首页 > 仙侠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四百四十八章 教育改革(上)

第四百四十八章 教育改革(上)

目录
    后世有很多人说新中国的教育制度扼杀天才,甚至认为新中国还不如民国时期大师出得多,这个说法未免偏颇,毕竟民国时期中国科技文化的水平太低,因此稍微有点本事的人就能够冒出头来成为所谓的“大师”,加之当时又没有互联网,那些“大师”到底是真材实料还纯粹是炒作起来的,基本上很难甄别,因此显得大师奇多,殊不知如果真有那么多大师,民国时期中国怎么会被列强欺负成那个样子? 有人或许会反驳说“至少钱老他们这些科技专家也是民国时期培养的吧?他们难道也不是真材实料?”,但问题是他们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到外国留学深造之后才成为杰出科学家的,与其说是民国教育的成功,还不如感谢国外高等教育的帮助。

    而且如果硬要比较的话,在新中国接受基础教育、然后到国外留学获得成功的优秀科学家与民国时期相比,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非民国时期可比,尤其是在应用科技方面,比如二十一世纪初期世界上的十大材料专家当中就有一半是中国人(不算在国外出生长大的),论学术地位哪个都不比钱老这种级别的低多少,只是这些人才最后都留在了国外,这实在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政府不愿宣传,因而在国内没什么名气罢了(ps:人才严重外流除了国内科学家待遇与科研条件不行之外,国内科研部门的官僚主义作风也难辞其咎,但这与教育制度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此外,自己就是顶尖科技专家的胡卫东很清楚,对于一个科技工作者来说,本身的天赋与教育打下的基础固然重要,但相应的工作实践更是关键。

    历史上跟着老蒋逃到台湾去的科学家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比留在大陆的逊色,但后来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却远不能与那些留在大陆的同行相提并论,这与其说是因为留在大陆的科技专家充满爱国热情而拼命工作,不如说是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