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三章 水浒风波(下) 第2页
注,一看之后顿时深感伟人之所以是伟人,确有常人难及之处,不过是看部小说,却能够与现实中的战争和治国联系起来,而举一反三得到更大的收获。
至少对《古本水浒》的理解,太祖远比胡卫东这个早就看过不知多少遍的读者更加深刻,特别是《古本水浒》后五十回中一些看似不太合理的地方,在太祖看来却反而十分符合实际。
例如前七十回里杨志在校场演武中轻松击败大名府的骁将周谨,但在后五十回里周谨再次登场时却靠着一柄大铁锤几乎战败了梁山伯上的所有勇将,仅有同样力量惊人的花和尚鲁智深能够与之打得不相上下。
这段情节乍看之下似乎非常不合理,但伟人却认为这处情节正反映出作者的高明,大名府演武比试的都是技巧,杨志这个弓马娴熟的将门之后自然大占便宜,但到了实战中,正所谓“一力降十慧”,改用重兵器的周谨光靠蛮力就能压服梁山泊诸多勇将了...... 伟人认为,周谨之所以前后表现有如此巨大的反差,主要是因为当初大名府的梁中书不会用人,只有用人所长,才能发挥出人才的真正价值。
《古本水浒》中后五十回里被梁中书贬斥的大刀闻达也有出彩的表现,而与之齐名的天王李成却因为还在梁中书手下而一直碌碌无为,则同样是对梁中书不擅用人的一个例证。
后来太祖在某次党内的会议上,还特意以此为例教导党内的领导干部要用人所长,进一步纠正了赤色党以前将人才当作“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放、却不太顾及各人的优劣长短的老错误。
正如胡卫东之前预料的那样,由于太祖的喜爱和推崇,《古本水浒》校订而成的《古本水浒传》更快地出版了,而且刊印的数量也比原定的多了许多,但还是有不少水浒专家指斥它并非施耐庵原本,更将出现更早的百回本视为水浒的
至少对《古本水浒》的理解,太祖远比胡卫东这个早就看过不知多少遍的读者更加深刻,特别是《古本水浒》后五十回中一些看似不太合理的地方,在太祖看来却反而十分符合实际。
例如前七十回里杨志在校场演武中轻松击败大名府的骁将周谨,但在后五十回里周谨再次登场时却靠着一柄大铁锤几乎战败了梁山伯上的所有勇将,仅有同样力量惊人的花和尚鲁智深能够与之打得不相上下。
这段情节乍看之下似乎非常不合理,但伟人却认为这处情节正反映出作者的高明,大名府演武比试的都是技巧,杨志这个弓马娴熟的将门之后自然大占便宜,但到了实战中,正所谓“一力降十慧”,改用重兵器的周谨光靠蛮力就能压服梁山泊诸多勇将了...... 伟人认为,周谨之所以前后表现有如此巨大的反差,主要是因为当初大名府的梁中书不会用人,只有用人所长,才能发挥出人才的真正价值。
《古本水浒》中后五十回里被梁中书贬斥的大刀闻达也有出彩的表现,而与之齐名的天王李成却因为还在梁中书手下而一直碌碌无为,则同样是对梁中书不擅用人的一个例证。
后来太祖在某次党内的会议上,还特意以此为例教导党内的领导干部要用人所长,进一步纠正了赤色党以前将人才当作“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放、却不太顾及各人的优劣长短的老错误。
正如胡卫东之前预料的那样,由于太祖的喜爱和推崇,《古本水浒》校订而成的《古本水浒传》更快地出版了,而且刊印的数量也比原定的多了许多,但还是有不少水浒专家指斥它并非施耐庵原本,更将出现更早的百回本视为水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