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误入军统 第2页
将所取得的成果,转化为一篇篇研究日本政治经济的论文,邮寄回国,在上海《申报经济周刊》、《新中华》、南京《日本评论》、《时事月报》等刊物上发表,成为沪、宁各高等学府及经济研究机关必不可缺的参考资料,引起了经济学界专家的关注。
同时也引起了中国驻日使馆上校武官助理胡屏章的注意,胡频频发函与他联系,互相切磋,共同研究分析日本经济。
由于志趣相投,赏识之余、成为知音。
邓葆光在探讨日中经济之比较问题方面,对胡屏章毫无保留,许多不便在公开文章上发表的观点,都在复函中透露出来,胡屏章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并愿意推荐合适的工作。
1937年,邓葆光学成回国。
刚抵上海,胡屏章就保荐邓葆光到国民**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工作,阴差阳错,跨进了军统的大门。
从抗战开始,戴笠就奉命对日实施经济战,但他对经济战完全外行,因此加紧网罗经济专家成立军统经济科开展工作。
第一任经济科科长是留学德国的经济学博士费同泽,费博士学问很好,但是缺乏实践经验,所以成效甚微。
邓葆光加入后被任命为副科长,主持工作。
1938年4月,国民**撤退武汉,邓葆光遇到了久违的老师董必武。
董必武说:“你留学日本,学成回国,进入‘军统’,我都知晓。
只要你专心研究日本,专心抗日,不做坏事,人民终会理解你的。
” 邓葆光保证:“谨记,老师请看学生的行动,绝不辜负老师厚望。
” 武汉即将沦陷时,邓葆光接受戴笠指示:“潜伏武汉,担任军统站经济组组长。
”搜集日军经济情报。
完成任务回到重庆后,着手总结武汉沦陷区的工作经验,对比研究大后方的经济状况。
当时大后方并不是享乐之地,物资实在匮乏。
重庆**提倡爱国,抵制日货,甚至还要抵制来自沦陷区的“汉奸货物”。
此种政策岂止是自我封闭,而恰恰有利于日方,使中国大后方军民日需更加拮据困顿。
军统的日常开支经费都捉襟见肘
同时也引起了中国驻日使馆上校武官助理胡屏章的注意,胡频频发函与他联系,互相切磋,共同研究分析日本经济。
由于志趣相投,赏识之余、成为知音。
邓葆光在探讨日中经济之比较问题方面,对胡屏章毫无保留,许多不便在公开文章上发表的观点,都在复函中透露出来,胡屏章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并愿意推荐合适的工作。
1937年,邓葆光学成回国。
刚抵上海,胡屏章就保荐邓葆光到国民**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工作,阴差阳错,跨进了军统的大门。
从抗战开始,戴笠就奉命对日实施经济战,但他对经济战完全外行,因此加紧网罗经济专家成立军统经济科开展工作。
第一任经济科科长是留学德国的经济学博士费同泽,费博士学问很好,但是缺乏实践经验,所以成效甚微。
邓葆光加入后被任命为副科长,主持工作。
1938年4月,国民**撤退武汉,邓葆光遇到了久违的老师董必武。
董必武说:“你留学日本,学成回国,进入‘军统’,我都知晓。
只要你专心研究日本,专心抗日,不做坏事,人民终会理解你的。
” 邓葆光保证:“谨记,老师请看学生的行动,绝不辜负老师厚望。
” 武汉即将沦陷时,邓葆光接受戴笠指示:“潜伏武汉,担任军统站经济组组长。
”搜集日军经济情报。
完成任务回到重庆后,着手总结武汉沦陷区的工作经验,对比研究大后方的经济状况。
当时大后方并不是享乐之地,物资实在匮乏。
重庆**提倡爱国,抵制日货,甚至还要抵制来自沦陷区的“汉奸货物”。
此种政策岂止是自我封闭,而恰恰有利于日方,使中国大后方军民日需更加拮据困顿。
军统的日常开支经费都捉襟见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