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 > 年代:开局退伍回家 > 年代:开局退伍回家 第70节

年代:开局退伍回家 第70节 第3页

目录
    这汽车厂的临时工,虽然工资跟其他厂没什么区别,但毕竟是跟车子打交道,说出去都能牛气一点。

    而且又不风吹日晒的。

     要知道现在煤矿工的临时工都有很多人抢着去干,不干没办法,城里也有很多穷苦的家庭。

    去干煤矿工,不需要文化学历,会写个名字就可以。

    现在的煤矿工人属于高危职业,但也有个好处,比其他行业容易转正。

     二三年就可以转正吃国家饭了,危险就危险。

    而且真发生事故,哪怕是临时工,国家也都会对后代有特殊照顾的。

     但真有其他选择,谁愿意拿命去煤矿厂赌呀。

     十几个青年,小的也就十六岁,但没有身份证,也有可能差几个月为了份工作虚报也很正常,年龄大的也就二十。

    这年龄段的人,平时没有工作,成天在外面瞎溜达,养成一些坏毛病的多的是。

     主要不是他们想瞎溜达,如果有事情做,谁愿意天天被人指指点点不务正业呀。

    这可真不是他们找理由,真的很多没事三五成群的人,看上去调皮捣蛋,偶尔还干点小坏事。

    哪怕是警察看见了,只要不是太过分,也就是说两句。

     但这样的人,基本只要有工作,就主动会不去溜达的了。

    而且有工作的你再去干偷鸡摸狗的事情试试,马上逮到就通知你的单位。

    而且因为犯事导致被辞退的,就不属于闲散安置范围人员了。

     正式工不能随便辞退,但临时工,你炸毛试试。

    可以这样说,这些小青年,没工作时,可能还怕你搞点小破坏。

    但有工作了,在邻里之间都要老实的做人。

     所以今天汽车厂来应聘临时工的,不少都是一大早剪了头发,换了身衣服来的。

    自己没好衣服,就穿父亲的衣服。

    真的是一个个老实无比。

     罗成从轧钢厂回来,已经是快中午了。

    没办法,那轧钢厂的陈主任跟他说什么,都是笑咪咪的说行,在那边太顺了,顺的罗成心里有些发毛。

    你好歹质疑一下,或者还个价什么的,罗成内心还会感觉正常一些。

     怕陈主任明面一套背后一套,罗成是打电话让财务开清单,让张主任安排车子把剩余的手工叉车送去轧钢厂。

    看着对方签收盖了印章才放下心的,有了这个,就算对方帐上一分钱没有,那也是能找地方财政的。

     二千块的单子,罗成含泪挣了一大半。

    不过跟后世某些企业还是比不了,十块成本的东西,大吐血亏本甩卖,奔驰宝马靠大家。

     罗成回来的时候,身后还跟着几辆卡车,车上装的都是用来制作铁托盘的架子。

    轧钢厂竟然有自己的运输部,这真是让罗成羡慕。

    它也属于正在新建的厂,自己也是同样的,自己厂里却一辆货车都没有。

     所以加工托盘的协议里,罗成让轧钢厂负责配送材料,这边做好后,也由对方派车来拉货。

    然后就是一个托盘加工价格,按照三块钱计件。

     本来罗成是开价五块的,还以为陈主任依然会一口答应。

    但陈主任只是笑着说三块,然后不管罗成怎么解说,又要切割呀,焊接呀,还要喷漆等等。

    人家陈主任依然是你说什么他都点头,但价格就是不松口。

     最后罗成只能妥协了,没办法,现在市场上一个竹编篮子才几毛钱。

    虽然说竹篮子的材料成本几乎没有。

    但罗成除了油漆和焊条,再费一点点电,也就这样点成本了。

    要说人工成本,这东西普通焊工就能焊的,一个普通焊工一天工资也就一块多。

     三块钱一件,加工一千件,利润还没一辆方块车高。

    而且很费工,费时,这年头焊工干活,那是能焊多扎实就多扎实,每个接口都满焊的。

    一个焊工一天焊不出来几个。

     罗成回到厂后,看见车间门口站着一批小青年,听到是新招来的临时工。

    现在修理厂的师傅在看人呢,人事部是简单登记了一下家庭住址和家庭背景的。

    这种临时工,属于不正式入档案的。

     有些单位,没有多的编制岗位,一些临时工干了几十年的都有,单位也没给他们交社保和养老保险,在后来这样的纠纷不少。

    不过这年代还好,就算临时工转正慢,时间熬长一点总能熬上来。

    当然那些年龄大的临时工就不一样,扫扫马路搞个卫生什么的,是没机会转正的。

     街道办推荐过来的人,一般都是符合闲散安置标准的。

    那还等什么,最多师傅以后没看上,转正就慢呗。

     “别他娘都站着了,没看见卡车来了,出来两师傅,带他们卸货去。

    卸完货,下午都安排刷油漆去。

    ” 罗成对着一群临时工喊着,这感觉是真爽。

    他自己入厂晚,对于车间里的师傅是客客气气的,就算找人干活,也是一种商量带吩咐的语气。

    而张主任之前当厂长,就是命令式的语气。

     这来了一批新工人,罗成算是有厂长和领导的感觉了。

     新来的不认识罗成就是厂长,但罗成穿的是一套中山装,这一看就是厂里的干部。

    但毕竟不知道具体职位,所以目光都是看着车间里的师傅。

     “赶紧的去卸货,这是我们汽车厂的厂长,以后他喊你们干什么就干什么,明白嘛。

    ” 见一群‘傻’小子都不知所措的没一个敢动的,厂里的车间师傅立刻喊着。

    也有两师傅主动出来带他们去卸货。

    至于干活要带的手套和穿的工装,等下再说。

     来报导基本上他们穿的都是家里算是最好的一身衣服了。

    但师傅们可不管这些,怕脏了不小心弄破了,不动手干活的直接滚蛋。

    厂里手套是有,但工服可能没这样多,要发工服起码得等几天。

     后勤处会拿着街道办的工作介绍信去制衣厂的,这属于计划外的工装服。

    厂里师傅的工服,看工作单位,重工业一般是三年左右发一套,也有一些特殊的行业也有两年的。

    比如焊工,还有高温行业。

    这类工作,一边是高温,一边有是自身流汗,衣服就不经穿。

     工作服也经常是缝缝补补的很正常,修理厂之前就是一开始分两套,然后就是三年一套,学徒工得四五年分一套。

     不是街道办招来的临时工,买工服就得走关系,而且还得用厂里的自留金。

    而厂里为了多备点工服,在制衣厂拿两套,然后哪怕是街道办介绍来的工人,临时工一人就发一套衣服。

    别讲什么换洗,要清洗,晚上洗了拧干点,要不然用火烘干点,第二天早上就接着上班穿。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