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 > 年代:开局退伍回家 > 年代:开局退伍回家 第73节

年代:开局退伍回家 第73节 第2页

目录
    纯粹的让人搞笑。

    让老魏说普通话,只不过是义安本土话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而已,说快点依然是义安方言。

     而徐海棠就好多了,起码叙述词还是普通话,只不过某个事物或者某个词才会不时的夹带地方方言。

    就跟那些讲话突然蹦出个英语单词一样的感觉,配合徐海棠的有点女性清脆感的嗓音,她讲普通话是让人感觉有种俏皮的感觉。

     一个是搞笑,一个是俏皮。

    反正厂里想要正规的普通话广播员,罗成感觉是难。

    现在国内只是在推广普通话,但并没有任何强制性的,一直到后来几十年后,先是对某些级别的领导要求普通话达到某测试水平,然后再要求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教师,话剧演员等等开始有硬性普通话要求。

     徐海棠在人事部那边报道,填写了资料后,因为本身就是住在本地街道办的管辖区域内。

    是不需要额外安排的,直接让她明天来厂工作了。

    广播员属于文职工作,一个月二十七块五。

     这类职工工资定级和级别是跟工人反着来的,工人是八级最高,而广播员的定级最低是十级,一级最高。

     徐海棠本来是差点当上了厂区小学教师的,教师最低是十一级,比如乡村大队里的小学教师就是十一级。

    但城区的小学教师是直接按照十级来算的,二十九块钱一个月。

     但你别看二十九块工资的老师没当成,跑来汽车厂当广播员只有二十七块五了。

    但有选择的话,大家都会选择进工厂。

     这年代老师只是一个属于被尊敬却不吃香的职业,当然了,教初中以上的老师工资还是可以的。

    小学老师反正是属于工资低还没什么福利的。

     多一块五的工资,有什么用,单位没福利,分不到什么票,过年也寒酸。

    工厂里只要效益过的去,随便分点就比这强了。

    而且广播员比教师工作轻松,属于清闲的职业。

     而徐海棠的报道,也只是一个开始。

    没多久又来了一个报道的,一个小伙子,十七岁,叫李涛,烈士家属而且是困难户,文化是初中毕业。

    属于特殊照顾的,不特殊照顾的话,可能就会跟昨天那批临时工一样,从十九块的工资干起。

     这个人安排给张主任那边去了,慢慢带着,不机灵的话,以后就是在厂里看管仓库的命。

    机灵的话,就会往采购方面培养。

    以后还可能有机会出差或者外出什么的,还能混补贴。

    后勤职工干的好的话,也是很吃香的。

     下午,罗成和张主任也是闲聊渡过的,但也没瞎聊。

    主要是聊手动叉车的机器设备已经定了,张主任还以开玩笑的方式试探的了机械厂能不能调一两个机械操作工师傅过来,但被婉拒了,老师傅没有,跟着一些老师傅后面干了一两年的学徒工倒是可以有。

     听那边这样说,张主任就没多说什么了,这干了一两年的学徒工,也就是会基本的操作。

    干肯定是能干,但一出问题,可能就解决不了。

    起码调试机器方面,不会有太多经验。

    而且招这样的过来,你挖人家过去,起码得给个正式工的身份吧。

     所以哪怕学徒工人操作机器,汽车厂也不能要。

    哪怕是调过来依然当学徒工,也是不能要。

    因为你现在招了学徒工,就影响后面挖人了。

     现在要挖老师傅,除了利益,汽车厂也给不了其他的。

    厂里要是有高级技术工,有些职工为了学技术提升技术级别,可能会主动跳槽过来。

    但汽车厂现在有那样的师傅,就不愁招工的事情了。

     要挖人,你还不能给高工资,因为工资不是厂里定的,是按照级别制度定的。

    你最多多发一些福利,但这方法也是不可行的,在义安能有的高级操作工也最多就是四五级了,更高级的也没有。

    你现在缺少人,单独给发一些福利,但以后进来的同意级别的师傅呢。

    到时候只给操作工发,不给其他工发区别对待嘛。

     给不了技术,涨不了工资,福利也不能单独对待,所以挖人的方式就少了。

     所以这年代挖人最有效的办法,其实都是从对方家庭入手的。

    住房拥挤问题,家庭小孩工作安排问题。

     说到这就体现出了街道办的优势了,工厂跟街道办处理好关系,这时候就用的上了。

    这片区域,谁是机械操作工,家里几口人,年龄多大,街道办都清楚。

    而且这些资料,只要跟街道办关系不差,人家就会给你提供。

    反正这年头也没什么隐私权的说法。

     家里有适龄工作小孩的操作工,最好挖了,把人家小孩也安排进厂,基本上都能成。

    但这事最好是罗成亲自去挖。

    其他人没厂长这个职位,去挖人,人家也不敢相信。

    安排人家小孩进厂,属于计划外招工,厂长不批,就算张主任签字都没有用。

     罗成没有想到,当一个厂长,竟然招工的时候还要自己亲自去干。

    但也没有办法,机器已经定了,不去挖人,二万多买来的机器总不能闲着。

    只能让人事部的下午去街道办跑一趟,看看有没有把符合要求的信息整理出来。

     要是有合适的挖人对象,就把厂里招待配额的肉去弄点来。

    这上门拜访总要带点东西,总不能罗成这个当厂长的出。

     第173章让罗文当大队长 下午快下班的时候,罗成站在二楼的砖块砌成的护栏边,看着在车间外认真干活的青年。

     其实也没并有人盯着这些人,新来的临时工也好,下料的学徒工也好。

    对于干活基本都是积极的,负责的,珍惜的。

    半个多小时都没有看见人歇一下的,就算是歇,也就是起身喝口水,绝对不会超过一分钟。

     生活不易,对于工作,大家都是珍惜的。

    之前还是修理厂的时候,罗成还以为大家干活会懒散。

    毕竟没车修的时候,也有人躲着休息。

     现在看来,那只不过是人之常情,没活干,偷点懒正常,但不代表他们懒。

    这年代的人一进厂,就都会有责任感,把自己当成工厂的一份子,把工厂当成一个大家庭一样。

     而罗成好像就缺少这个观念,哪怕他现在不停的搞这个搞哪个,其实并不是有什么责任感。

    他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