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 第2页
……”
“你猜,你会是被直接丢出关卡,还是被我杀掉?还是将你拆分成不同的几份,丢进关卡里做npc?如果将你的意识碎片全部抹去,你就会疯掉,那样太无聊了。
”肖淳一字一句道,“你得看着别人都有朋友,都有要为之努力的目标,而你什么也没有。
你会不停感受到自己是孤独一人,无处可依,也无人记得你。
你的一切都没有意义,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 只行:“……” 肖淳确实太敏锐了,尤其有了绝对的理性,不再被身为“人类”的怜悯、共情所影响后,他的话语比从前更伤人,一针见血的更加精准。
他完全掌控了只行,知道只行最怕什么,最焦虑什么。
他也完全懂了,为何只行的所作所为始终那么违和和矛盾,为何他出现在人群里时,明明平平无奇,没有什么记忆点,却又令人印象深刻。
除了身边的两个家奴,他无法被任何人记住,从小到大他是在一种绝对的孤独和怀疑里长大的。
他混迹于各个关卡,学习他人的言行、交往技巧,却始终无法很好地作用在自己身上。
人在社会里生存,是有最起码的“锚点”的,一是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言行,来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价值、位置,二是通过时间、经历、阅历逐步调整对自我的评价。
人终其一生,都在学习如何和自己相处,如何同自己握手言和。
可只行做不到这些。
他没有“社会群体”这面镜子,他无法准确地认知自己是“谁”,他对外和对内的锚点都失效了,于是他的言行总显得违和、诡异、冲突。
一切想法突如其来,没有定性。
这样虚无的焦灼也会造成他的性格扭曲、极端、在某些地方如孩子般执拗。
人是无法单独生存的,人天然就是群体动物。
在现实世界里人会有朋友、同事、爱人、家人,会寻找志同道合的人。
就算排斥一切社会活动,人也会自发地在网络里寻找“同伴”。
人天然地需求着他人的需要、认可、肯定,以此来界定自己的存在。
可这些最基础的可以说也是一种“生存需求”的东西,只行却没有。
他是不完整的人,是在关卡里出生,最终活成了一个固定npc的人。
肖淳突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我将你送回你父母刚来的那个时候吧?你知道的,我现在能去的纬度比你多得多。
” 只行知道这一定是个坑,但他很茫然:“我娘的意识碎片已经没了,你去不了……” “但是单智他们的还在啊。
” 只行:“!!!”
”肖淳一字一句道,“你得看着别人都有朋友,都有要为之努力的目标,而你什么也没有。
你会不停感受到自己是孤独一人,无处可依,也无人记得你。
你的一切都没有意义,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 只行:“……” 肖淳确实太敏锐了,尤其有了绝对的理性,不再被身为“人类”的怜悯、共情所影响后,他的话语比从前更伤人,一针见血的更加精准。
他完全掌控了只行,知道只行最怕什么,最焦虑什么。
他也完全懂了,为何只行的所作所为始终那么违和和矛盾,为何他出现在人群里时,明明平平无奇,没有什么记忆点,却又令人印象深刻。
除了身边的两个家奴,他无法被任何人记住,从小到大他是在一种绝对的孤独和怀疑里长大的。
他混迹于各个关卡,学习他人的言行、交往技巧,却始终无法很好地作用在自己身上。
人在社会里生存,是有最起码的“锚点”的,一是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言行,来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价值、位置,二是通过时间、经历、阅历逐步调整对自我的评价。
人终其一生,都在学习如何和自己相处,如何同自己握手言和。
可只行做不到这些。
他没有“社会群体”这面镜子,他无法准确地认知自己是“谁”,他对外和对内的锚点都失效了,于是他的言行总显得违和、诡异、冲突。
一切想法突如其来,没有定性。
这样虚无的焦灼也会造成他的性格扭曲、极端、在某些地方如孩子般执拗。
人是无法单独生存的,人天然就是群体动物。
在现实世界里人会有朋友、同事、爱人、家人,会寻找志同道合的人。
就算排斥一切社会活动,人也会自发地在网络里寻找“同伴”。
人天然地需求着他人的需要、认可、肯定,以此来界定自己的存在。
可这些最基础的可以说也是一种“生存需求”的东西,只行却没有。
他是不完整的人,是在关卡里出生,最终活成了一个固定npc的人。
肖淳突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我将你送回你父母刚来的那个时候吧?你知道的,我现在能去的纬度比你多得多。
” 只行知道这一定是个坑,但他很茫然:“我娘的意识碎片已经没了,你去不了……” “但是单智他们的还在啊。
” 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