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第3页
们管,等将来有机会打到那儿再看看这个年代的东北人有没有进化成后世的模样。
俩人凑到一起就没安静过,这会儿也是边说边比划,主要是小荀政委给小张将军分享话疗小技巧。
带兵打仗多掌握点技能没坏处,如今并州的高级将领中就他们俩能说会道,不指望他们还能指望吕大将军和高闷葫芦? 得了吧,不如从底下挑出些政委苗子来培训。
过几天这三人都要带兵离开晋阳,他种地得闲可以让留守晋阳的兵马试试三三制战术。
不行就算了,一旦能行战斗力能倍增。
虽然他们麾下都是精锐,但也不能只靠这些精锐,并州内部不稳还八面受敌,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 自关东诸侯开始内乱,背井离乡的百姓越来越多。
东郡太守桥瑁被杀,兖州刺史提拔亲信王肱接管东郡,但是兖州并没有因此安稳下来。
兖州没有州牧,按理说应是刺史一家独大,可刺史刘岱除了治所东平国和刚到手的东郡外其他几郡一个都指挥不动。
山阳太守袁遗是袁绍的堂兄,济阴太守袁叙是袁绍的堂弟,陈留太守张邈和济北相鲍信和袁绍关系好是天下皆知的事情,若有冲突这四郡无论如何都会向着袁绍。
泰山太守应劭和任城相郑遂不像张邈和鲍信那样和袁绍好的天下皆知,但是私底下来往也不少,没有意外的话也会以袁绍马首是瞻。
兖州一共八个郡国,其中六个都向着袁绍,刘刺史的心情可想而知。
偏偏刘岱本人和袁绍表面关系也特别好,袁本初去渤海之前甚至把家眷都留在东平国拜托好友刘岱照看。
天下人都眼睁睁看着,就算兖州已经快成了袁绍的兖州刘岱也不能表露出任何不满,不然就会从英名远扬的贤才变成背信弃义的小人。
袁绍远在冀州,刚刚拿下冀州至少要小半年来整顿州内郡县无暇顾及别处。
刘岱明面上不能和袁绍闹翻,但是私下里却依旧为彻底掌控整个兖州而努力。
他是兖州刺史,兖州本来就该归他管,现在弄得政令不出东平算什么道理,天子已经被架空他堂堂兖州刺史也要被架空? 不行!不妥!不可以! 刘刺史心里憋屈的很,攻杀桥瑁固然因为桥瑁那老东西眼睛长在头顶上嘴巴还不会说人话,但是更重要的是他要借此机会将东郡握在手里。
先拿下东郡,然后再慢慢蚕食其他郡县,最后将兖州变成真正属于他的兖州。
计划的很好,万万没想到他提拔上来的东郡太守王肱太拉胯,饭喂到嘴边他都没本事吃。
韩馥退位让贤,新上任的州牧袁绍新官上任三把火要剿灭贼匪保境安民。
俩人凑到一起就没安静过,这会儿也是边说边比划,主要是小荀政委给小张将军分享话疗小技巧。
带兵打仗多掌握点技能没坏处,如今并州的高级将领中就他们俩能说会道,不指望他们还能指望吕大将军和高闷葫芦? 得了吧,不如从底下挑出些政委苗子来培训。
过几天这三人都要带兵离开晋阳,他种地得闲可以让留守晋阳的兵马试试三三制战术。
不行就算了,一旦能行战斗力能倍增。
虽然他们麾下都是精锐,但也不能只靠这些精锐,并州内部不稳还八面受敌,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 自关东诸侯开始内乱,背井离乡的百姓越来越多。
东郡太守桥瑁被杀,兖州刺史提拔亲信王肱接管东郡,但是兖州并没有因此安稳下来。
兖州没有州牧,按理说应是刺史一家独大,可刺史刘岱除了治所东平国和刚到手的东郡外其他几郡一个都指挥不动。
山阳太守袁遗是袁绍的堂兄,济阴太守袁叙是袁绍的堂弟,陈留太守张邈和济北相鲍信和袁绍关系好是天下皆知的事情,若有冲突这四郡无论如何都会向着袁绍。
泰山太守应劭和任城相郑遂不像张邈和鲍信那样和袁绍好的天下皆知,但是私底下来往也不少,没有意外的话也会以袁绍马首是瞻。
兖州一共八个郡国,其中六个都向着袁绍,刘刺史的心情可想而知。
偏偏刘岱本人和袁绍表面关系也特别好,袁本初去渤海之前甚至把家眷都留在东平国拜托好友刘岱照看。
天下人都眼睁睁看着,就算兖州已经快成了袁绍的兖州刘岱也不能表露出任何不满,不然就会从英名远扬的贤才变成背信弃义的小人。
袁绍远在冀州,刚刚拿下冀州至少要小半年来整顿州内郡县无暇顾及别处。
刘岱明面上不能和袁绍闹翻,但是私下里却依旧为彻底掌控整个兖州而努力。
他是兖州刺史,兖州本来就该归他管,现在弄得政令不出东平算什么道理,天子已经被架空他堂堂兖州刺史也要被架空? 不行!不妥!不可以! 刘刺史心里憋屈的很,攻杀桥瑁固然因为桥瑁那老东西眼睛长在头顶上嘴巴还不会说人话,但是更重要的是他要借此机会将东郡握在手里。
先拿下东郡,然后再慢慢蚕食其他郡县,最后将兖州变成真正属于他的兖州。
计划的很好,万万没想到他提拔上来的东郡太守王肱太拉胯,饭喂到嘴边他都没本事吃。
韩馥退位让贤,新上任的州牧袁绍新官上任三把火要剿灭贼匪保境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