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 第2页
知何为汉,那才是狂风暴雨扑面而来。
袁绍的冀州牧之位来的不光彩,试图另立新君又使名声进一步下滑,公孙瓒挥师南下理由都是现成的。
冀州牧袁绍有不臣之心,他要为朝廷铲除奸佞让冀州乌云尽散重见青天。
别管他到底怎么想的,反正理由找的非常正当。
袁绍也是时运不济,拿下冀州后日子就没顺过。
先是心腹谋士荀谌和战斗力强悍的武将麹义远走并州,然后又是于夫罗在战事要紧的时候绑了张扬来了出莫名其妙的进犯京师。
进犯京师,结果就是被麹义瞅准机会打的落花流水。
手底下的武将一个比一个靠不住,连他带到冀州的于夫罗和张扬都能反,冀州本地的将领更没法让他放心调用。
但是不放心也得用。
现在不是计较将领忠心的时候,也不是恼恨刘虞不给他面子的时候,公孙瓒做大对他们俩都没有好处,当务之急是压下公孙瓒的嚣张气焰。
幽州军政泾渭分明,刘虞主政公孙瓒主军,能被刘虞调动的兵力都是公孙瓒不屑于用的羌胡。
不过有一点公孙瓒的看法没错,羌胡反复无常欺软怕硬,只靠怀柔不可能让他们老实听话。
一旦幽州没有能震慑羌胡的强大武力,刘伯安就是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如此正和他心意。
袁绍眯了眯眼睛,公孙瓒想要冀州,他又何尝不想要幽州。
第104章糟心荀牛牛 * 北方的局势乱成猫爪下的毛线团,幽州的乌桓鲜卑在州牧刘虞的调遣下气势汹汹攻打公孙瓒,但是有几支鲜卑骑兵方向感不太好,本该冲去东南方打公孙瓒的地盘,却不小心冲到了西北方向的并州云中郡。
鲜卑人莫名其妙打到眼皮子底下,云中郡的守军自然不会干看着不还手。
云中、五原两郡年前才重置官署,张辽带了两万大军从雁门杀到云中,所到之处连藏在洞里的老鼠都不敢乱动弹。
任命官员规矩多,朝廷怕州郡乡党人情比周影响官署运作,特意限制婚姻之家及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
然而当官的大多是世家子,世家姻亲往来的密集程度跟蜘蛛网似的避都不好避,朝廷限制限制来限制去弄得最后直接选不出能用的官,于是那所谓的“三互法”慢慢就名存实亡。
不过就算回避的规矩名存实亡也不能做的太过分,他们有一个荀明光身为颍川人去当颍川太守已经很招人诟病,再来个他身为雁门人去雁门当太守就有点不把朝廷规矩放在眼里的意思了。
雁门太守不能当,云中、五原这俩刚收回来的地方却能任他挑选。
袁绍的冀州牧之位来的不光彩,试图另立新君又使名声进一步下滑,公孙瓒挥师南下理由都是现成的。
冀州牧袁绍有不臣之心,他要为朝廷铲除奸佞让冀州乌云尽散重见青天。
别管他到底怎么想的,反正理由找的非常正当。
袁绍也是时运不济,拿下冀州后日子就没顺过。
先是心腹谋士荀谌和战斗力强悍的武将麹义远走并州,然后又是于夫罗在战事要紧的时候绑了张扬来了出莫名其妙的进犯京师。
进犯京师,结果就是被麹义瞅准机会打的落花流水。
手底下的武将一个比一个靠不住,连他带到冀州的于夫罗和张扬都能反,冀州本地的将领更没法让他放心调用。
但是不放心也得用。
现在不是计较将领忠心的时候,也不是恼恨刘虞不给他面子的时候,公孙瓒做大对他们俩都没有好处,当务之急是压下公孙瓒的嚣张气焰。
幽州军政泾渭分明,刘虞主政公孙瓒主军,能被刘虞调动的兵力都是公孙瓒不屑于用的羌胡。
不过有一点公孙瓒的看法没错,羌胡反复无常欺软怕硬,只靠怀柔不可能让他们老实听话。
一旦幽州没有能震慑羌胡的强大武力,刘伯安就是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如此正和他心意。
袁绍眯了眯眼睛,公孙瓒想要冀州,他又何尝不想要幽州。
第104章糟心荀牛牛 * 北方的局势乱成猫爪下的毛线团,幽州的乌桓鲜卑在州牧刘虞的调遣下气势汹汹攻打公孙瓒,但是有几支鲜卑骑兵方向感不太好,本该冲去东南方打公孙瓒的地盘,却不小心冲到了西北方向的并州云中郡。
鲜卑人莫名其妙打到眼皮子底下,云中郡的守军自然不会干看着不还手。
云中、五原两郡年前才重置官署,张辽带了两万大军从雁门杀到云中,所到之处连藏在洞里的老鼠都不敢乱动弹。
任命官员规矩多,朝廷怕州郡乡党人情比周影响官署运作,特意限制婚姻之家及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
然而当官的大多是世家子,世家姻亲往来的密集程度跟蜘蛛网似的避都不好避,朝廷限制限制来限制去弄得最后直接选不出能用的官,于是那所谓的“三互法”慢慢就名存实亡。
不过就算回避的规矩名存实亡也不能做的太过分,他们有一个荀明光身为颍川人去当颍川太守已经很招人诟病,再来个他身为雁门人去雁门当太守就有点不把朝廷规矩放在眼里的意思了。
雁门太守不能当,云中、五原这俩刚收回来的地方却能任他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