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 第3页
只要管理得当投入肯定有回报,这年头人命不值钱但人力非常值钱,劳改期间就能连本带利全收回来,还能顺带着收获几十万可以上战场的兵丁。
百姓快饿死的时候只奢望能填饱肚子,能吃饱穿暖又会希望能过上安稳的生活,过上安稳日子后又希望可以攒点家产,能攒家产之后又会希望攒的越多越好。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政策也要随之而变。
初来乍到先劳改,劳改个两三年转去屯田或者当兵,而他荀晔需要做的就是在屯田的军民对待遇有意见之前让天下改姓荀。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降军入伙要登记造册,基本情况普查由颍川的官吏来办。
颍川已经招降过不只一波贼匪,官吏对这个活儿已经很熟练,如果没正好和秋收撞在一起就更好了。
好多人啊!怎么会这么多人啊?! 青州到底怎么搞的?整个州的百姓都活不下去加入黄巾贼的大军了吗? 负责招安贼匪的官员在黄巾大军抵达颍川之前就知道他们小将军这次招降的数量不少,但是真正等到贼众抵达还是感到眼前一黑。
天天睁开眼睛就是登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没办法,登记的昏天黑地也得登记,不在最开始梳理清楚以后有什么事情更是哭都没地儿哭。
诸葛兄弟在泰山郡的时候就听说过苑陵侯荀明光之名,也知道颍川在他的治理下是天下少有的安稳之处,因此被强行护送到颍川后不像他们家叔父已经做好随时准备出去当官的准备,而是一天一点点的打探颍川的情况。
他们家没什么出名的人,苑陵侯大手一挥就把他们全家都弄来颍川肯定不是为了求才,当时那情况他们甚至都不知道对方是谁。
既然不是求才,难不成是将他们当成无处可归的流民? 兄弟俩私底下没少讨论,越想越觉得他们猜的对。
他们兄弟三个年纪都不大,叔父也不似父亲那样因名让太守征辟为官,他们自己觉得自己有才没用,别人又不知道他们有多大本事。
难怪传闻都说苑陵侯行事不拘小节,的确够不讲理的。
不过话说回来,他们觉得苑陵侯不讲理,流民和投降的黄巾贼众应该不那么觉得。
外头兵荒马乱,不用时刻担心动乱的地方不好找,就算他们对苑陵侯颇有偏见也不得不承认这儿是个好地方。
前一刻还是身份尴尬的招降贼匪,下一刻就有乡邻来介绍适龄女子,这种好日子哪里找哦。
“这些黄巾出自青州,如果能在颍川成亲安家,以后就不会再惦记青州老家。
”诸葛亮小声说道,“是个稳定民心的好法子。
”
百姓快饿死的时候只奢望能填饱肚子,能吃饱穿暖又会希望能过上安稳的生活,过上安稳日子后又希望可以攒点家产,能攒家产之后又会希望攒的越多越好。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政策也要随之而变。
初来乍到先劳改,劳改个两三年转去屯田或者当兵,而他荀晔需要做的就是在屯田的军民对待遇有意见之前让天下改姓荀。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降军入伙要登记造册,基本情况普查由颍川的官吏来办。
颍川已经招降过不只一波贼匪,官吏对这个活儿已经很熟练,如果没正好和秋收撞在一起就更好了。
好多人啊!怎么会这么多人啊?! 青州到底怎么搞的?整个州的百姓都活不下去加入黄巾贼的大军了吗? 负责招安贼匪的官员在黄巾大军抵达颍川之前就知道他们小将军这次招降的数量不少,但是真正等到贼众抵达还是感到眼前一黑。
天天睁开眼睛就是登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没办法,登记的昏天黑地也得登记,不在最开始梳理清楚以后有什么事情更是哭都没地儿哭。
诸葛兄弟在泰山郡的时候就听说过苑陵侯荀明光之名,也知道颍川在他的治理下是天下少有的安稳之处,因此被强行护送到颍川后不像他们家叔父已经做好随时准备出去当官的准备,而是一天一点点的打探颍川的情况。
他们家没什么出名的人,苑陵侯大手一挥就把他们全家都弄来颍川肯定不是为了求才,当时那情况他们甚至都不知道对方是谁。
既然不是求才,难不成是将他们当成无处可归的流民? 兄弟俩私底下没少讨论,越想越觉得他们猜的对。
他们兄弟三个年纪都不大,叔父也不似父亲那样因名让太守征辟为官,他们自己觉得自己有才没用,别人又不知道他们有多大本事。
难怪传闻都说苑陵侯行事不拘小节,的确够不讲理的。
不过话说回来,他们觉得苑陵侯不讲理,流民和投降的黄巾贼众应该不那么觉得。
外头兵荒马乱,不用时刻担心动乱的地方不好找,就算他们对苑陵侯颇有偏见也不得不承认这儿是个好地方。
前一刻还是身份尴尬的招降贼匪,下一刻就有乡邻来介绍适龄女子,这种好日子哪里找哦。
“这些黄巾出自青州,如果能在颍川成亲安家,以后就不会再惦记青州老家。
”诸葛亮小声说道,“是个稳定民心的好法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