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第2页
去各个书院看看,多对比对比才好决定让孩子们去哪儿念书。
荀氏不愧是中原望族,不光族学办的好,颍川各个书院在官署的管理下办的都很不错。
官学照顾贫家学子,私学也各有千秋。
荀小将军有言,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近日秋收忙,大部分书院的夫子都会在休沐时带领学生去附近村寨干农活,即便不能时刻效仿圣人身体力行也要知道百姓生活的不易。
书院中的学子成材后多会进入官署,如果都只读圣贤书不识民间疾苦,官吏和百姓都将过的非常痛苦。
郡县官吏多由县令自行任命,都是经常和百姓打交道的活儿,就算是新人只要能虚心学也能很快适应,就怕那些眼高于顶做不来还觉得同僚或者百姓故意难为人然后就记仇。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他为官多年没少被或蠢或毒的小鬼使绊子。
颍川这样就很好,念书的时候就亲身体验农忙,将来为官做吏也不至于上来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
不指望所有学子都能体会到这般安排的良苦用心,能有一半上道的都是百姓之幸。
好地方好地方,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诸葛三兄弟在院子里说悄悄话,围绕他们家叔父的反应展开深入探讨。
他们偶尔出门一次是被吓回来,叔父每次回来却都比出门之前更兴奋。
看的都是同样的场景,怎么结果差这么多,叔父该不会被人下降头了吧? 兄弟三个年龄差的有点多,老大诸葛瑾年方十七,老二诸葛亮刚刚十岁,幼弟诸葛均还是个五六岁的稚童。
因此这会儿主要是两个哥哥说话,诸葛均咬着饴糖捧个人场。
再然后,诸葛叔父和诸葛三兄弟就都被久违的士兵请去了官署。
可喜可贺,荀小将军终于从外面回来了。
…… 可喜可贺,荀小将军终于想起来他“绑”回来的SSR了。
…… 会客厅,恢复正常打扮的荀小将军跟衣衫褴褛的时候没什么区别。
大概好看的人就算脸上抹灰也掩盖不了那张俊脸,反正诸葛玄一眼就认出了许久未见的小将军。
诸葛瑾也是。
诸葛亮也是。
诸葛均当时在后面的马车上全程没露面,这次是第一次见到家里经常提到的荀小将军。
虽然不知道叔父和两位兄长在干什么,反正跟着学就对了。
四个诸葛的态度都那么端正,看的荀小将军越发心虚。
咳咳,只要他不说就没人知道他把这一大家子给忘了。
没有什么“贵人多忘事”,他就是单纯的事情太多没能腾出时间来处理诸葛家的事情。
这不,刚回到颍川就立刻召他们来
荀氏不愧是中原望族,不光族学办的好,颍川各个书院在官署的管理下办的都很不错。
官学照顾贫家学子,私学也各有千秋。
荀小将军有言,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近日秋收忙,大部分书院的夫子都会在休沐时带领学生去附近村寨干农活,即便不能时刻效仿圣人身体力行也要知道百姓生活的不易。
书院中的学子成材后多会进入官署,如果都只读圣贤书不识民间疾苦,官吏和百姓都将过的非常痛苦。
郡县官吏多由县令自行任命,都是经常和百姓打交道的活儿,就算是新人只要能虚心学也能很快适应,就怕那些眼高于顶做不来还觉得同僚或者百姓故意难为人然后就记仇。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他为官多年没少被或蠢或毒的小鬼使绊子。
颍川这样就很好,念书的时候就亲身体验农忙,将来为官做吏也不至于上来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
不指望所有学子都能体会到这般安排的良苦用心,能有一半上道的都是百姓之幸。
好地方好地方,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诸葛三兄弟在院子里说悄悄话,围绕他们家叔父的反应展开深入探讨。
他们偶尔出门一次是被吓回来,叔父每次回来却都比出门之前更兴奋。
看的都是同样的场景,怎么结果差这么多,叔父该不会被人下降头了吧? 兄弟三个年龄差的有点多,老大诸葛瑾年方十七,老二诸葛亮刚刚十岁,幼弟诸葛均还是个五六岁的稚童。
因此这会儿主要是两个哥哥说话,诸葛均咬着饴糖捧个人场。
再然后,诸葛叔父和诸葛三兄弟就都被久违的士兵请去了官署。
可喜可贺,荀小将军终于从外面回来了。
…… 可喜可贺,荀小将军终于想起来他“绑”回来的SSR了。
…… 会客厅,恢复正常打扮的荀小将军跟衣衫褴褛的时候没什么区别。
大概好看的人就算脸上抹灰也掩盖不了那张俊脸,反正诸葛玄一眼就认出了许久未见的小将军。
诸葛瑾也是。
诸葛亮也是。
诸葛均当时在后面的马车上全程没露面,这次是第一次见到家里经常提到的荀小将军。
虽然不知道叔父和两位兄长在干什么,反正跟着学就对了。
四个诸葛的态度都那么端正,看的荀小将军越发心虚。
咳咳,只要他不说就没人知道他把这一大家子给忘了。
没有什么“贵人多忘事”,他就是单纯的事情太多没能腾出时间来处理诸葛家的事情。
这不,刚回到颍川就立刻召他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