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 第2页
有被一言不合就落草为寇的百姓吓怕了的缘故。
多年前大贤良师张角掀起的黄巾之乱主战场在冀州和豫州,其他各州虽然也在打仗,但是不像豫州冀州打的那么残酷。
然而在大规模的战事平定之后,其他地方都只是小规模的贼匪,只有青州乱到贼众百万的地步。
人家黑山贼的大本营在太行山,什么时候缺粮什么时候出山劫掠,被他们盯上的城池虽说抵抗不住但也不会遭受灭顶之灾。
青州黄巾和黑山贼的聚众百万还不太一样,他们没有黑山张燕那种名义上的大首领,也没有虽然松散但确实存在的组织,各路贼首互不从属,男女老少全部上阵,是匪是民只是换个称呼的事情。
当初那些入侵兖州的黄巾贼被招安劳改,如今都在老老实实的屯田,可青州黄巾不只入侵兖州的那些,留在本地的也有很多。
有管亥麾下堪比正规军的黄巾贼,有和张饶等人差不多的黄巾贼,还有正常种地只在日子过不下去的时候揭竿而起的黄巾贼。
在青州易主之后,外出作乱的黄巾贼都被登记造册加入劳改大家庭,小部分、不对、应该是特指管亥及其手下那些打着黄巾旗号的正规军,那些家伙直接编入正规军,至于数量最多的平常正常种地只在日子过不下去的时候揭竿而起的百姓们,他们藏好头巾后又是温顺无害俯首帖耳的普通百姓。
新来的州牧大人以为青州的百姓和别处的百姓一样温驯,但青州本地人却都知道这些看上去驯良的百姓闷声办大事的时候有多厉害。
州牧大人推行均田制,要把世家豪族的地盘和人口都清点一遍。
坏消息:家底儿被人查了个干净。
好消息:只是查家底儿不是抄家。
现在的情况就是,头顶时刻悬着一把利刃,谁敢露头就削谁。
说好吧,头顶时刻悬着一把利刃;说坏吧,利刃还没开始削他们。
如果需要对抗的力量只有头顶的利刃,世家豪族肯定会联合起来把新来的州牧赶出去或者直接弄死,偏偏他们现在不光有兵强马壮的州牧,还有时刻盯着他们的“温顺”老百姓。
荀州牧在青州推行均田,百姓分到的田地越多,世家豪族能控制的土地就越少,平民的数量越多,世家豪族能控制的人口数量就越少。
按理说世家豪族应该愤而造反,但是、但是他们实在不敢。
换个角度来想,能分到田的百姓越多,动不动就系上头巾烧杀抢掠的刁民就越少;愿意造反的刁民越少,他们能保住的财产就越多。
就跟前几年似的城里城外到处都是反贼流寇,他们有再多的地又有什么用?就算有收成,收上来的还不够贼
多年前大贤良师张角掀起的黄巾之乱主战场在冀州和豫州,其他各州虽然也在打仗,但是不像豫州冀州打的那么残酷。
然而在大规模的战事平定之后,其他地方都只是小规模的贼匪,只有青州乱到贼众百万的地步。
人家黑山贼的大本营在太行山,什么时候缺粮什么时候出山劫掠,被他们盯上的城池虽说抵抗不住但也不会遭受灭顶之灾。
青州黄巾和黑山贼的聚众百万还不太一样,他们没有黑山张燕那种名义上的大首领,也没有虽然松散但确实存在的组织,各路贼首互不从属,男女老少全部上阵,是匪是民只是换个称呼的事情。
当初那些入侵兖州的黄巾贼被招安劳改,如今都在老老实实的屯田,可青州黄巾不只入侵兖州的那些,留在本地的也有很多。
有管亥麾下堪比正规军的黄巾贼,有和张饶等人差不多的黄巾贼,还有正常种地只在日子过不下去的时候揭竿而起的黄巾贼。
在青州易主之后,外出作乱的黄巾贼都被登记造册加入劳改大家庭,小部分、不对、应该是特指管亥及其手下那些打着黄巾旗号的正规军,那些家伙直接编入正规军,至于数量最多的平常正常种地只在日子过不下去的时候揭竿而起的百姓们,他们藏好头巾后又是温顺无害俯首帖耳的普通百姓。
新来的州牧大人以为青州的百姓和别处的百姓一样温驯,但青州本地人却都知道这些看上去驯良的百姓闷声办大事的时候有多厉害。
州牧大人推行均田制,要把世家豪族的地盘和人口都清点一遍。
坏消息:家底儿被人查了个干净。
好消息:只是查家底儿不是抄家。
现在的情况就是,头顶时刻悬着一把利刃,谁敢露头就削谁。
说好吧,头顶时刻悬着一把利刃;说坏吧,利刃还没开始削他们。
如果需要对抗的力量只有头顶的利刃,世家豪族肯定会联合起来把新来的州牧赶出去或者直接弄死,偏偏他们现在不光有兵强马壮的州牧,还有时刻盯着他们的“温顺”老百姓。
荀州牧在青州推行均田,百姓分到的田地越多,世家豪族能控制的土地就越少,平民的数量越多,世家豪族能控制的人口数量就越少。
按理说世家豪族应该愤而造反,但是、但是他们实在不敢。
换个角度来想,能分到田的百姓越多,动不动就系上头巾烧杀抢掠的刁民就越少;愿意造反的刁民越少,他们能保住的财产就越多。
就跟前几年似的城里城外到处都是反贼流寇,他们有再多的地又有什么用?就算有收成,收上来的还不够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