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 > [三国]明君养成计划 > 295

295 第2页

目录
     淮南是位于长江黄河之间的平原,史上曹老板拿下这块地盘后立刻就开始推广屯田,也说明这儿非常适合农耕。

     时隔许久终于又能干回老本行,他对接下来的日子充满期待。

     至于九江之外的扬州其他几郡,他们需要干的不是屯田,而是尽可能的将山中百姓迁出来编入户口。

     毕竟这年头扬州能开战大规模屯田的地方不多,九江之外的其他地方在屯田之前得先疏通河道修渠引水。

     河网密布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引水方便,坏处是难规划,在灌溉用水规划完成之前更重要的是发展来足够的人口。

     已知:三国时期孙吴开发江南,带去先进农耕技术的北方流民立了大功。

     得:需要另外琢磨人口来源。

     史上孙吴开发东南也是这个策略,从黄巾之乱开始就有大量流民沿着淮河长江南逃,之后中原混战愈演愈烈,孙权上位后直接在长江沿岸设置招抚点对南下的流民来者不拒。

     只要来他们就收,不光收还分田免赋,承诺肯定让他们过上比老家更好的日子。

     招抚流民的法子就那么几个,北方各州现在招抚流民打出的旗号也是分田免赋,看他们现在能将流民都控制在北方就知道史上孙吴靠这个法子吸纳了多少劳动力。

     北方流民为扬州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技术,同时也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技术他们可以带过去,但是如今流民基本上都在北方各州内部消化,劳动力只能靠扬州自己。

     但是吧,话又说回来,之前说什么来着,朝廷能控制的扬州郡县只有九江和豫章这两个,其他地方不是发展不起来,而是山里生活着数量庞大且不纳税不服役不把朝廷当回事儿的山越,连带着经常被山越袭扰的山外百姓也不怎么把朝廷当回事儿。

     划重点:山里生活着数量庞大的山越百姓。

     既然没法守株待兔等到北方的流民,那就只能找大山要人了。

     山越不纳税不服役不服朝廷管教,自然也不可能有户口,现成的劳动力说什么都不能放过。

     不过作业可以参考但不能照抄,问大山要人的策略就得好好琢磨琢磨。

     史上的孙吴持续派兵进山围剿山越,强行将山中的山越部落和逃入山中的汉人百姓迁到山外定居,迁出来的百姓编入户籍,青壮年当兵,老弱妇孺耕种。

     强制性的迁出百姓会引来百姓的不满,但是战乱时期没那么多讲究,拳头大就是硬道理,迁出来的那些山越部落确实对开发东南起到了大作用。

     鉴于山越部落进山为民出山为寇的特性,他们接下来的手段也不会软和。

     进山讨伐逼山越部落下山可以参考,孙吴的世袭领兵制就算了,他还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