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第2页
兵布防是京中朝臣和关中将领的事情,他只负责盖章、盖章、还是盖章。
这个盖章工具人也不知道干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小皇帝唉声叹气,闲下来后继续思考怎么为远在扬州的荀小将军排忧解难。
他就说小将军出门征战最好带上他,他盖章可熟练了,带上他干什么都名正言顺。
可是庐江陆太守铁铁骨铮铮忠于汉室,人家老爷子那么大年纪了还为朝廷征战平乱,他身为名义上的大汉天子也不能说人家有错。
愁人,真愁人。
难怪小将军大老远给他写信求助,这事儿的确不好办。
小皇帝咬着笔杆子斟酌言辞,写了划划了写,桌上的小香炉里堆满了纸张的灰烬,写了半天也没写出满意的信。
都说为臣者忠孝难两全,当皇帝也是一样,他这辈子忠孝仁义也很难周全。
唉,不管了,他从北方百姓的视角落笔,让陆太守知道他们小将军和袁术那等苛政害民之人不一样。
诸侯和诸侯也差远了,老爷子看看如今天下的情况,再想想前些年的情况,是不是感觉有荀小将军在的地方比朝廷治理下的还要好? 政绩都是对比出来的,单单看小将军到九江后的所作所为也能看出来他是真的在乎百姓,而不是把百姓当做纳税服役的工具。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老爷子当官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让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 小皇帝转换思路后下笔如有神,夸他们家小将军的同时不忘把陆太守捧的高高的,写完之后放下笔欣赏,嗨呀,他简直是古往今来最会夸人的皇帝。
上了年纪的人容易多愁善感,他这亲笔信送过去陆太守肯定感动的眼泪哗哗流。
稳了,庐江稳了。
负责送信的小黄门又一次肩负重任出发,这次要去的地方比临淄近点,但也没近多少。
天冷赶路慢,他也没去过寿春,一千多里路光路上就要花七八天。
希望能在下雪之前回到京城,不然以荀小将军的热情他很可能半推半就就留在寿春过年了。
他从京城到寿春要七八天甚至更久,小将军麾下精锐快马加鞭送信回京可能两三天就能将回信送到陛下手里。
憋住,不能笑。
小皇帝目送他的信件走远,然后派另一个小黄门去打听京城的抄家进行到了哪一步。
马腾借口粮草不足屯兵池阳,池阳的守军莫名其妙多了大几千强盗似的邻居肯定不干。
什么粮草不足?想劫掠关中就直说。
凉州乱军劫掠百姓时常有的事情,凉州系的将领也经常纵容部下大肆劫掠,就跟董卓当年一样,满朝文武齐上阵都挡
这个盖章工具人也不知道干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小皇帝唉声叹气,闲下来后继续思考怎么为远在扬州的荀小将军排忧解难。
他就说小将军出门征战最好带上他,他盖章可熟练了,带上他干什么都名正言顺。
可是庐江陆太守铁铁骨铮铮忠于汉室,人家老爷子那么大年纪了还为朝廷征战平乱,他身为名义上的大汉天子也不能说人家有错。
愁人,真愁人。
难怪小将军大老远给他写信求助,这事儿的确不好办。
小皇帝咬着笔杆子斟酌言辞,写了划划了写,桌上的小香炉里堆满了纸张的灰烬,写了半天也没写出满意的信。
都说为臣者忠孝难两全,当皇帝也是一样,他这辈子忠孝仁义也很难周全。
唉,不管了,他从北方百姓的视角落笔,让陆太守知道他们小将军和袁术那等苛政害民之人不一样。
诸侯和诸侯也差远了,老爷子看看如今天下的情况,再想想前些年的情况,是不是感觉有荀小将军在的地方比朝廷治理下的还要好? 政绩都是对比出来的,单单看小将军到九江后的所作所为也能看出来他是真的在乎百姓,而不是把百姓当做纳税服役的工具。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老爷子当官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让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 小皇帝转换思路后下笔如有神,夸他们家小将军的同时不忘把陆太守捧的高高的,写完之后放下笔欣赏,嗨呀,他简直是古往今来最会夸人的皇帝。
上了年纪的人容易多愁善感,他这亲笔信送过去陆太守肯定感动的眼泪哗哗流。
稳了,庐江稳了。
负责送信的小黄门又一次肩负重任出发,这次要去的地方比临淄近点,但也没近多少。
天冷赶路慢,他也没去过寿春,一千多里路光路上就要花七八天。
希望能在下雪之前回到京城,不然以荀小将军的热情他很可能半推半就就留在寿春过年了。
他从京城到寿春要七八天甚至更久,小将军麾下精锐快马加鞭送信回京可能两三天就能将回信送到陛下手里。
憋住,不能笑。
小皇帝目送他的信件走远,然后派另一个小黄门去打听京城的抄家进行到了哪一步。
马腾借口粮草不足屯兵池阳,池阳的守军莫名其妙多了大几千强盗似的邻居肯定不干。
什么粮草不足?想劫掠关中就直说。
凉州乱军劫掠百姓时常有的事情,凉州系的将领也经常纵容部下大肆劫掠,就跟董卓当年一样,满朝文武齐上阵都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