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 > [三国]明君养成计划 > 322

322 第2页

目录
    迎春,惯的他。

     “我叔祖当年为了躲避党锢之祸隐居十多年,后来被董卓强行征召入京,当时和他一起进京的名士大儒有不少,陛下您看过我叔祖的文章吗?他老人家十几年前的文章里就能看出推翻汉室的苗头。

    ” 始皇陛下挑了挑眉,“还有这事?” “有,不光有,还很多。

    ”荀晔神秘兮兮的说道,“而且在文章里暗戳戳隐喻汉室将亡的不只我叔祖,天底下有名的名士大儒好些都这么干过。

    ” 人都是有脾气的,士族硬碰硬干不过皇帝怎么了?他们掌控着全天下的话语权! 孝武皇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董仲舒的解释之下,天子乃代天受命。

     百姓拿昏庸无道的皇帝没办法,“天”却可以名正言顺的教训“天子”。

     何为“天”?如何让天下人理解这个可以让天子不敢昏庸的“天”? 儒生拿起了他们的笔杆子。

     儒家典籍上只说天子代天受命,可没有限定是大汉天子代天受命。

     皇帝看他们不爽就把他们往死里打压,有事儿了又想让他们为朝廷效力,他们是什么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小狗吗? 得嘞,瞧好吧您。

     不在文章里把汉室骂的一文不名算他们白读了这么些年的书。

     就是写的太深奥太晦涩太难懂了,学问没那么高深都看不明白他们写的到底是什么。

     他的学问在他们家垫底,连他都能看出来叔祖的文章有一丢丢的政治不正确,文若叔会看不出来?肯定不可能。

     要是写的没那么难懂就好了,他要是早知道叔祖骨子里也是个想要重开日月换新天的猛人,早八百年他就不焦虑了。

     始皇陛下轻笑一声,不打扰傻小子吐槽文章晦涩难学。

     好在荀晔还记得他们在盘什么,吐槽两句又把话题拽了回来。

     总之就是,大汉亡国是各种原因叠加出来的必然。

     这都必然了他登基还有问题吗? 拜托,他们全家都一身反骨耶! 嬴政撑着脸,问道,“既然能分析的这么明白,为什么还要紧张?” “理智告诉我不用紧张,但是紧张这种事情也不是能控制得住的,想起来这事儿就心里发慌也是没办法。

    ”荀晔叹气,“陛下,您当年登基的时候紧张吗?” 始皇陛下避之不谈,“太久远了,已经忘了。

    ” 荀晔点点头,好的,紧张。

     立刻感觉好多了呢。

     “你不是单打独斗,就算没有我们也还有家族做后盾,不要有太大压力,你的长辈们很厉害,他们考虑的比你全面。

    ”嬴政不用想就知道傻小子心里在嘀咕什么,他是个稳重的皇帝,不和没见识过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