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第2页
事情扔给崔闼后,高素之暗松了一口气。
之前还觉得这么做危险,时间太早,可现在想来,怎么样做不危险?泰始帝逐渐走上发癫的路,而高望之过去的优势都不存在,局势看着利于她。
棉花、土豆以及红薯等种植移交司农寺的人负责,工部那边呢,高素之好歹是挂了名的,使用现成劳动力的时候,也一并将一些不是什么很紧要的技术教给了他们。
里头制造的一些东西,可不是用来当摆设的,高满的商队会将它们带向各地,这么一来,穷陋的工部有了自己的收益来源,面对户部的时候,腰杆子都挺直了。
在郑文被罢官后,左仆射空置,尚书省的长官只剩下陈国公元尚同一人,身为尚书右仆射的他对工部的东西有点兴趣,也想过从高素之的手中夺东西。
可没等他做什么,与魏王高望之的关系急骤恶化,重心又挪到吏、户、兵三部。
在这三部之中,唯有兵部是他统管的。
兵部尚书卢匡君本是晋王的岳父,按理说是他们的人,可近来不知为何,态度摇摆起来。
卢匡君之弟秘书少监卢匡岳频频与王家的人接触。
这时候,元尚同才记起,王泓之妻卢玉柏,也是卢家人。
卢家跟齐王府也是能沾点关系的。
他们必须将卢家给拽住。
朝堂中风起云涌,高素之只是关注着,看着魏王、晋王的党羽打生打死,她并未彻底卷入其中。
但想要清闲那也是没有的,她还没跟王映霜腻歪多久呢,朝堂上就针对一件事情争执起来,并且牵连到了她。
元日朝贡后,各地使臣陆续回去了,可各藩国的使臣还留在四方馆中,献上微薄的“朝贡”之物,等待着泰始帝大方的赏赐。
这“以小易大”,是他们最高兴的时刻,一来可拉近与大齐的关系,二来呢,还能收拢许多好处。
他们人在长安,也是听说了种子的事情,
之前还觉得这么做危险,时间太早,可现在想来,怎么样做不危险?泰始帝逐渐走上发癫的路,而高望之过去的优势都不存在,局势看着利于她。
棉花、土豆以及红薯等种植移交司农寺的人负责,工部那边呢,高素之好歹是挂了名的,使用现成劳动力的时候,也一并将一些不是什么很紧要的技术教给了他们。
里头制造的一些东西,可不是用来当摆设的,高满的商队会将它们带向各地,这么一来,穷陋的工部有了自己的收益来源,面对户部的时候,腰杆子都挺直了。
在郑文被罢官后,左仆射空置,尚书省的长官只剩下陈国公元尚同一人,身为尚书右仆射的他对工部的东西有点兴趣,也想过从高素之的手中夺东西。
可没等他做什么,与魏王高望之的关系急骤恶化,重心又挪到吏、户、兵三部。
在这三部之中,唯有兵部是他统管的。
兵部尚书卢匡君本是晋王的岳父,按理说是他们的人,可近来不知为何,态度摇摆起来。
卢匡君之弟秘书少监卢匡岳频频与王家的人接触。
这时候,元尚同才记起,王泓之妻卢玉柏,也是卢家人。
卢家跟齐王府也是能沾点关系的。
他们必须将卢家给拽住。
朝堂中风起云涌,高素之只是关注着,看着魏王、晋王的党羽打生打死,她并未彻底卷入其中。
但想要清闲那也是没有的,她还没跟王映霜腻歪多久呢,朝堂上就针对一件事情争执起来,并且牵连到了她。
元日朝贡后,各地使臣陆续回去了,可各藩国的使臣还留在四方馆中,献上微薄的“朝贡”之物,等待着泰始帝大方的赏赐。
这“以小易大”,是他们最高兴的时刻,一来可拉近与大齐的关系,二来呢,还能收拢许多好处。
他们人在长安,也是听说了种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