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 > 骑驴列过孤独星球 > 100

100

目录
    起因自然是开年后那次例会,导师随口确立袁恒宇硕士期间可以深耕的方向,那之后,他与导师邮件往来十几个回合,深度细化硕士论文命题。

     导师直言不讳,他们实验室在NeRF优化方面尚较薄弱,希望尽快有一组能展示的实验数据,而袁恒宇的硕士研究,可以在此交叉中深化。

     涉猎这个领域,自然增加与于冠朝的正面交锋几率,那是当时的袁恒宇,不曾想到的。

     于是,于冠朝借由此事,假导师之名,更方便地利用袁恒宇,今天让他跑数据,明天让他做优化,诸如此类。

     接到萧云徊电话前的两周,袁恒宇正应于冠朝要求在做一个优化实验,于冠朝将自己的部分工作划拨给他,要他数据清洗、代码优化和实验跑通,完成时间在周五的下一次组会前。

     依照袁恒宇当下的学术素养,他自然知道如此任务早不是一个硕士能够负荷。

     他试图和于冠朝争论工作量,并要求于冠朝明确修改方向和实验设定,但于冠朝只是含糊其辞。

     不善社交如袁恒宇,也不难看出,于冠朝在故意刁难他。

     袁恒宇十分讨厌于冠朝,所以他不想输。

     从接到任务后,袁恒宇又变回研一那个天天熬夜跑实验的拼命三郎,一边苦查相关文献,一边改代码调参数,一肝就是整两周。

     杨童则自告奋勇担任袁恒宇的助理,在一旁查文献打下手,兼端茶倒水添咖啡,每日雷打不动坚持到凌晨两点往后,堪称迷弟之典范。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在实验中,袁恒宇发现,原本于冠朝主导使用的方法收敛速度较慢。

     依据近半年阅读的文献,他尝试用其他方法提升渲染速度,居然大获成功。

     他还把原来的算法换成更接近人眼感受的方式,意外发现画面中的细节变得更加清晰,连立体感都逼真许多。

     到了周五组会,众人各自汇报,导师旧事重提,提问于冠朝该项目优化进度。

     于冠朝总结道:“这项目由于和恒宇的研究方向交叉,我将内容接近的部分交给恒宇负责,方便他推进自己的研究进度。

    只是,他目前还在调整,可能因为代码有些地方没对齐,进展有些缓慢。

    ” 一办公室十几号人,分成两幅嘴脸,一边嫡系师兄姐们,表现出理所当然的看戏神情,另一边新晋搬砖一线劳动力,无不流露扼腕唏嘘。

     唯有杨童,倚仗与袁恒宇形影不离,知道袁恒宇艰苦卓绝的超前进度。

     他遮遮掩掩给袁恒宇一个眼神,表达无限期待和无声支持。

     他的精神补给包才发射到半空中,便听袁恒宇打脸于冠朝:“我昨晚已经跑完了一组实验,优化后模型收敛速度从4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