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郡主大点将宝知送恩师(副本大战前 第2页
曼满意了,一面与宝知说笑,一面叫大丫鬟咚咚亲自包了茶叶,派了个稳重的二等丫鬟送明日馆去。
尔曼道:“你可知刚刚谁来了?” 宝知道:“东君?” “正是,我先拐了你出来,免得又被二伯母取了嚼话。
” “可是为了?”宝知暗里竖了三个指头。
不太可能吧,虽然府内心照不宣地促着元曼与太子接触,但是宝知平日瞧着太子虽待着元曼也不见得有什么特别。
估计在太子眼里,没有人是特殊的。
而三表姐对待太子更冷,有时同处时还故意隔开坐。
不过因着她的冷,宝知识趣地敬而远之,自然无从得知他们这对表兄妹的实情。
尔曼嗔道:“哪是这点小事。
要知东珠虽落海,但那水波激得比我们这些后宅的茶点子高多了。
” 她压低声音:“怕是阴川侯可还没死心,我估摸太子知道了些内情。
” 原是这事。
宝知望向窗外,蝉鸣阵阵扰人思绪,转而问道:“大伯父可有所求?” 尔曼摇头:“我父亲亦同二叔。
先不说那阴川侯与燕小公爷等纨绔厮混,便是他家中登记名册的姨娘就有十几位了,怎么会叫大姐姐嫁过去受累?” 她冷笑:“今日他们可以蹉跎那阴川侯夫人只剩一口气,只等南安侯府松口;明日也会为别家别的女子蹉跎大姐姐。
骑驴找马也真是可笑。
” “唔,”宝知抚上尔曼搭在几沿的手:“别气,心中郁结会激起肝脏火气。
” 尔曼很受用宝知直白的关心,小表妹这幅小女儿情态可不多见,赶说道:“不过说是厉害,还有谁比我们宝知厉害,堂堂储君也入不了我们宝知的眼。
” 宝知的嘴角又控制不住的抽搐。
诚然,太子殿下人中龙凤,真真称得上“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但宝知自认为自己最突出的优点就是有自知之明。
谢家姐妹侯门贵女,身份何其尊贵,更不逞相貌皆是万里挑一,各有千秋。
宝知虽美,然则在一众太阳围绕下,月亮虽有自己的清冷氛围,却藏匿在云层后面,循规蹈矩,总是低着头,长帔披帛掩着,哪有张扬明艳的太阳来得动人。
更何况宝知没有那么脸大要去做太子妃。
她是梁家的女儿,她身上压着梁府清贵的名誉,不允许自己扯下脸来想法子接近太子,讨好太子。
且她最是明白在想要获得什么便是要拥有相应的能力。
若要成为太子妃,须得从小就开始培养,从外宅眼界到内院手段,从礼部礼节到皇家旧例都需学着。
而不出意外,太子妃最后都会成为皇后。
实则,世家都是比着皇后的要求来培养适合的人选。
否则,难不成叫太子一边处理朝政,一边还要想法子帮太子妃管理内务。
那要太子妃做什么? 在什么位置上就要承担什么责任。
现在宝知觉得她以前看的古言与她现在所处的现实出入太大了,那穿越女、穿书女、小户女学了十天半个月的礼仪就一步登天击败了从小就接受高强度训练的世家贵女的情况未免太天赋异禀了。
宝知想知道她们依仗着太子与管教嬷嬷不累吗,那御史难道不会参太子妃一本? 依附着太子,全然靠着太子的喜爱过活,跟妾有什么区别? 若是太子喜新厌旧,或是遇到下一个真爱,那就是一本以“太子登基了,作为太子妃的我却不是皇后”为开头的爽文。
爽归爽,却可悲的很。
太子与太子妃该是势均力敌、旗鼓相当的战友才是。
宝知知道自己的条件:父母遇了水寇双亡,待到及笄家中还有个未成年的弟弟,更不必说现在还寄居他人家中。
这情况,就算她有元曼的相貌都不可能成为太子妃。
她对权力不敏感,更何况太子的长相和性格不是她喜欢的类型。
若是叫她做妾,还不如叫她去死。
这是宝知的底线。
她甚至接受未来丈夫纳妾,但是她不允许自己成为妾。
妾就像一种会呼吸的玩具,只凭主家喜怒便可以决定命运,是成为禁脔、是成为公共肉穴,只能交给别人抉择。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宝知没有能力改变这里,她只能努力让自己学习一些技能,多些筹码,好不要成为时代洪流无情卷过后遗留的可悲尘埃。
姨父姨母自婚后便宿在一个屋里,姨父连婚前通房都没有,但像她姨父姨母这般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情况不多见。
更多的是像老侯爷、侯爷这般的传统男子,尊重正妻,纳妾增加子嗣。
因而,宝知对自己将来的婚姻没有抱有太大的期望。
只有不对别人有期待,才不会因此受伤失望。
她在得知无法回去的时候就在心中定了规划——学习着成为一个宗妇。
自此开始不断进取,只有为将来做好充分准备,才不至于落到被人选择的地步。
但这种压抑自己前进的动力实在是悲哀。
宝知不是为了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学习,而是为了自保而学习。
她每累着伤着,就无限怀念社会主义,怀念自己的家庭,她可以活在一个相对安宁的环境,不用担心哪一日会被当作玩物献出去。
远离太子只是趋利避害、不增加风险的无奈之举。
未来的天子何人不想讨好? 但这就是女性天生的劣势——男子奉承讨好同性,落到他人口中只是轻飘飘的“真是野心勃勃”,女子讨好奉承男子便是“狐媚样子”“缺男人的疼爱”“勾引人”。
宝知不认为这种讨好是错误,人人都有权追求更好的生活,更何况是一个有筹码的女子——容貌是工具,不用白不用。
但她不喜欢,她喜欢势均力敌。
尔曼见宝知敛了笑意,眉眼也带了郁气,便知她着相了,正想说些俏皮话来转移,可巧郡主遣人来寻宝知,尔曼只好按下思绪,亲手替宝知穿上单层丝绸外帔,送她出院。
没想一行人从矮墙转出,猝而撞见一角金丝衮边黑袍,那人双手背在身后,手中不紧不慢地转着一串碧玺。
芝兰玉树,孑然独立。
他便是静静站在树下,也叫人无法忽视这通身一派矜贵。
这样的人确实该一人之上万人之下。
领路小丫鬟行礼:“见过太子殿下!” 宝知不紧不慢跪下行了一个标准大礼:“问殿下安,愿殿下旦逢良辰,顺颂时宜。
” “梁姑娘请起。
”他只转过身,连表面上的虚扶一把都没有。
尔曼曾跟宝知说背里说说小话时评道,太子待谁都一副待花花草草的模样,宝知表示英雄所见略同。
他虽一开始还装成好哥哥,旁敲侧击一番,发现从宝知这里什么也没有找到,便又是那份不偏私的态度。
宝知能理解,人家太子心中装的大概都是权谋制衡,她这种没能力没输出的凡人入不了大神的眼也是正常。
这会自有丫鬟从后头取出团扇,低头呈上。
宝知无意与他攀谈,用扇子掩着自己的脸:“因是郡主唤臣女,臣女便不扰殿下了。
” 太子点了点头,宝知心想他该是不耐了,阿猫阿狗也敢过来扰他清闲。
宝知虽仍持着那副木讷的脸,随着的丫鬟却下意识屏息凝神,余光不住地觑着自家姑娘。
领路的小丫鬟见表姑娘脸色未变,却隐隐察觉寒意,只好装作若无其事继续领路,心中又难堪又酸涩。
不能怪她,她家中落难充作官奴,自小金枝玉叶哪里懂俯首低头的苦楚,但这会也不是她不想就不能的,作为一个丫鬟,总要给自己找一个依仗。
她又不满:凭什么你一个姓梁的也能在别人府里这般好生活,还有人暗中牵线帮着搭上太子,摆什么脸色? 小丫鬟如何想他人并不知,但小花很生气:这领路的丫鬟怎么这么不知规矩,她家姑娘都十岁了,也该避着外男,若不出声直接避开就是了,这丫鬟还楚楚可怜地上前! 一
尔曼道:“你可知刚刚谁来了?” 宝知道:“东君?” “正是,我先拐了你出来,免得又被二伯母取了嚼话。
” “可是为了?”宝知暗里竖了三个指头。
不太可能吧,虽然府内心照不宣地促着元曼与太子接触,但是宝知平日瞧着太子虽待着元曼也不见得有什么特别。
估计在太子眼里,没有人是特殊的。
而三表姐对待太子更冷,有时同处时还故意隔开坐。
不过因着她的冷,宝知识趣地敬而远之,自然无从得知他们这对表兄妹的实情。
尔曼嗔道:“哪是这点小事。
要知东珠虽落海,但那水波激得比我们这些后宅的茶点子高多了。
” 她压低声音:“怕是阴川侯可还没死心,我估摸太子知道了些内情。
” 原是这事。
宝知望向窗外,蝉鸣阵阵扰人思绪,转而问道:“大伯父可有所求?” 尔曼摇头:“我父亲亦同二叔。
先不说那阴川侯与燕小公爷等纨绔厮混,便是他家中登记名册的姨娘就有十几位了,怎么会叫大姐姐嫁过去受累?” 她冷笑:“今日他们可以蹉跎那阴川侯夫人只剩一口气,只等南安侯府松口;明日也会为别家别的女子蹉跎大姐姐。
骑驴找马也真是可笑。
” “唔,”宝知抚上尔曼搭在几沿的手:“别气,心中郁结会激起肝脏火气。
” 尔曼很受用宝知直白的关心,小表妹这幅小女儿情态可不多见,赶说道:“不过说是厉害,还有谁比我们宝知厉害,堂堂储君也入不了我们宝知的眼。
” 宝知的嘴角又控制不住的抽搐。
诚然,太子殿下人中龙凤,真真称得上“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但宝知自认为自己最突出的优点就是有自知之明。
谢家姐妹侯门贵女,身份何其尊贵,更不逞相貌皆是万里挑一,各有千秋。
宝知虽美,然则在一众太阳围绕下,月亮虽有自己的清冷氛围,却藏匿在云层后面,循规蹈矩,总是低着头,长帔披帛掩着,哪有张扬明艳的太阳来得动人。
更何况宝知没有那么脸大要去做太子妃。
她是梁家的女儿,她身上压着梁府清贵的名誉,不允许自己扯下脸来想法子接近太子,讨好太子。
且她最是明白在想要获得什么便是要拥有相应的能力。
若要成为太子妃,须得从小就开始培养,从外宅眼界到内院手段,从礼部礼节到皇家旧例都需学着。
而不出意外,太子妃最后都会成为皇后。
实则,世家都是比着皇后的要求来培养适合的人选。
否则,难不成叫太子一边处理朝政,一边还要想法子帮太子妃管理内务。
那要太子妃做什么? 在什么位置上就要承担什么责任。
现在宝知觉得她以前看的古言与她现在所处的现实出入太大了,那穿越女、穿书女、小户女学了十天半个月的礼仪就一步登天击败了从小就接受高强度训练的世家贵女的情况未免太天赋异禀了。
宝知想知道她们依仗着太子与管教嬷嬷不累吗,那御史难道不会参太子妃一本? 依附着太子,全然靠着太子的喜爱过活,跟妾有什么区别? 若是太子喜新厌旧,或是遇到下一个真爱,那就是一本以“太子登基了,作为太子妃的我却不是皇后”为开头的爽文。
爽归爽,却可悲的很。
太子与太子妃该是势均力敌、旗鼓相当的战友才是。
宝知知道自己的条件:父母遇了水寇双亡,待到及笄家中还有个未成年的弟弟,更不必说现在还寄居他人家中。
这情况,就算她有元曼的相貌都不可能成为太子妃。
她对权力不敏感,更何况太子的长相和性格不是她喜欢的类型。
若是叫她做妾,还不如叫她去死。
这是宝知的底线。
她甚至接受未来丈夫纳妾,但是她不允许自己成为妾。
妾就像一种会呼吸的玩具,只凭主家喜怒便可以决定命运,是成为禁脔、是成为公共肉穴,只能交给别人抉择。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宝知没有能力改变这里,她只能努力让自己学习一些技能,多些筹码,好不要成为时代洪流无情卷过后遗留的可悲尘埃。
姨父姨母自婚后便宿在一个屋里,姨父连婚前通房都没有,但像她姨父姨母这般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情况不多见。
更多的是像老侯爷、侯爷这般的传统男子,尊重正妻,纳妾增加子嗣。
因而,宝知对自己将来的婚姻没有抱有太大的期望。
只有不对别人有期待,才不会因此受伤失望。
她在得知无法回去的时候就在心中定了规划——学习着成为一个宗妇。
自此开始不断进取,只有为将来做好充分准备,才不至于落到被人选择的地步。
但这种压抑自己前进的动力实在是悲哀。
宝知不是为了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学习,而是为了自保而学习。
她每累着伤着,就无限怀念社会主义,怀念自己的家庭,她可以活在一个相对安宁的环境,不用担心哪一日会被当作玩物献出去。
远离太子只是趋利避害、不增加风险的无奈之举。
未来的天子何人不想讨好? 但这就是女性天生的劣势——男子奉承讨好同性,落到他人口中只是轻飘飘的“真是野心勃勃”,女子讨好奉承男子便是“狐媚样子”“缺男人的疼爱”“勾引人”。
宝知不认为这种讨好是错误,人人都有权追求更好的生活,更何况是一个有筹码的女子——容貌是工具,不用白不用。
但她不喜欢,她喜欢势均力敌。
尔曼见宝知敛了笑意,眉眼也带了郁气,便知她着相了,正想说些俏皮话来转移,可巧郡主遣人来寻宝知,尔曼只好按下思绪,亲手替宝知穿上单层丝绸外帔,送她出院。
没想一行人从矮墙转出,猝而撞见一角金丝衮边黑袍,那人双手背在身后,手中不紧不慢地转着一串碧玺。
芝兰玉树,孑然独立。
他便是静静站在树下,也叫人无法忽视这通身一派矜贵。
这样的人确实该一人之上万人之下。
领路小丫鬟行礼:“见过太子殿下!” 宝知不紧不慢跪下行了一个标准大礼:“问殿下安,愿殿下旦逢良辰,顺颂时宜。
” “梁姑娘请起。
”他只转过身,连表面上的虚扶一把都没有。
尔曼曾跟宝知说背里说说小话时评道,太子待谁都一副待花花草草的模样,宝知表示英雄所见略同。
他虽一开始还装成好哥哥,旁敲侧击一番,发现从宝知这里什么也没有找到,便又是那份不偏私的态度。
宝知能理解,人家太子心中装的大概都是权谋制衡,她这种没能力没输出的凡人入不了大神的眼也是正常。
这会自有丫鬟从后头取出团扇,低头呈上。
宝知无意与他攀谈,用扇子掩着自己的脸:“因是郡主唤臣女,臣女便不扰殿下了。
” 太子点了点头,宝知心想他该是不耐了,阿猫阿狗也敢过来扰他清闲。
宝知虽仍持着那副木讷的脸,随着的丫鬟却下意识屏息凝神,余光不住地觑着自家姑娘。
领路的小丫鬟见表姑娘脸色未变,却隐隐察觉寒意,只好装作若无其事继续领路,心中又难堪又酸涩。
不能怪她,她家中落难充作官奴,自小金枝玉叶哪里懂俯首低头的苦楚,但这会也不是她不想就不能的,作为一个丫鬟,总要给自己找一个依仗。
她又不满:凭什么你一个姓梁的也能在别人府里这般好生活,还有人暗中牵线帮着搭上太子,摆什么脸色? 小丫鬟如何想他人并不知,但小花很生气:这领路的丫鬟怎么这么不知规矩,她家姑娘都十岁了,也该避着外男,若不出声直接避开就是了,这丫鬟还楚楚可怜地上前!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