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余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 > 第3章

第3章

目录
    那么上海,浙江农村为了造就你这座城市所支付的情感代价,实在太大了。

     妈妈太熟悉上海,因此深知两端之间的不公平。

     她知道不公平是永恒的,但她要做点事。

     几年读信、写信的结果使她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义务在这些村子间办识字班,在年轻人中扫除文盲。

    以前已经有一些小媳妇想识字来找她,她觉得不如干脆把事情做得更象样一点。

     东边一里路之外的桥头已有一所简陋的小学,办在一个破败的尼姑庵里,但是,当时那里招生太少,要收学费,一般农村青少年进不了。

    妈妈知道,要吸引大家来上识字班,第一个条件是不收学费,第二个条件是上课时间要顺农活,也就是要在大家收工以后或不出工的日子里上课。

     这样办,她粗粗一算,来的人会很多,光她一个人来教,吃不消。

     要找一个人来帮忙。

     有文化,能教书,愿意尽义务,完全没有报酬,又必须是一个女的,出来教书不影响家庭生计…… 这样的人,在当地农村,哪里去找? 终于,她想到了自己娘家朱家村,西边半里地之外的斯文富贵之地,只能从那里搬救兵了。

     外公是地主,妈妈去朱家村找人有点不便,但妈妈一直缺少政治意识,心想义务教人识字,这样的好事谁会反对呢? 找到的那个人,便是朱家村除外公之外的另一个“破产地主”朱炳岱先生的年轻妻子。

     朱炳岱被划为地主也是因为父辈的家声,到他自己已没有地产。

    他的妻子身材娇小、美貌惊人,比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