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余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 > 第34章

第34章

目录
    所有的人只想着表白自己没有偷,不仅对自己和别人的权利、尊严毫无兴趣,甚至对于真正的窃贼也没有气愤。

    如果这事发生在夜间,车上几个聪明人就会向售票员提议,把车厢的灯关闭一下,让那位错拿了别人皮夹子的先生有机会把皮夹子扔在地上。

    这种提议很容易通过,等车灯一闭一开之后,果然有乘客大叫,他脚下有皮夹子。

    这是提议的先生扔的,大叫的先生扔的,还是别人扔的,谁也不感兴趣。

    因此,在这样的事件中,大家也不存在捉拿窃贼的意识。

     有的只是自我洗刷。

     这样的事,在19路无轨电车上经常遇到,因为这路车的起点宜昌路和终点提篮桥,都是当时的贫困地区。

     幸好今天没有遇到,否则,不知拉到普陀分局、静安分局、闸北分局还是虹口分局,赶不上车部长约定的时间了。

     但是,由于在车上想到了上海人的围观起哄心理和自我洗刷心理,我对正在开始的清查运动担懮起来。

     不高的个子,花白的头发,浑身的精力,车部长一见面便称赞我那篇谈鲁迅佚文的论文。

    我说,原文会更好一点,被人改了。

    他说,在那种形势下还写学术论文,是一种勇敢。

     谈话刚开始就被电话一次次打断,后来他干脆把我从会客室拉进办公室,在他接电话的空隙中交谈。

    一听就知道,电话多数是新任上海市委书记苏振华本人打来的,这天他俩在反复通报着一些正在从北京调入的高层干部的情况。

     从交谈中得知,他对我在“文革”十年中的经历了如指掌,并备加赞许。

    是谁告诉他的呢?我好奇地询问,他神秘地说:“我有多头情报。

    ” 我首先猜测是海军方面。

    由于老朋友张攻非的关系,我在十年间结识了一些海军高级官员,就连后来担任过全国海军参谋长的安立群将军,那年月也总是把吉普车停在我们秘密聚会的老大沽路上的一条陋巷口,与我们一次次讨论着在风声鹤唳的寒冬间的行为选择。

    而车部长,正是来自海军。

    当然,“情报”也可能来自我所在班级里的一些高干子弟,也可能出自车部长他们接管上海几个月来的调查。

     他这天找我,是问我对上海宣传文化系统清查运动的意见。

     我说:“能不能只搞清查,而不搞运动?” 他奇怪地看了我一会儿,终于点了点头,说:“我大致懂你的意思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