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明朝那些事原文 > 第52章

第52章 第3页

目录
    坊的人。

    不但继续放任自己的行为,居然还把手伸到了军权上,他不经过朱元璋的允许,在军队中任命自己的亲信官员,布置自己的势力。

     这一切自然没有逃过锦衣卫的眼睛,于是朱元璋开始考虑怎么处理这个胡惟庸第二了。

     蓝玉是一个优秀的将领,却在获得成功之后做出如此多不法的事情,似乎是难以理解的。

    但其实只要联系我们前面提到过的纳哈出投降事件,就能合理的解释蓝玉的行为。

     从宴请纳哈出时的傲慢到喜峰关的骄狂,我们可以给蓝玉下一个结论,那就是:这是个粗人。

     所谓粗人,不是指他没有文化或是行为粗鲁,而是指他的行为欠考虑,为人处事不通人情,属于那种想了就干,干了再想的人。

    其实他的性格一向如此,就算不在这件事上犯错误,迟早也会在那件事上捅漏子。

     这就是所谓的性格决定命运吧,而关键问题在于,蓝玉的命运并不完全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在很大程度上,他的生死只取决于朱元璋的容忍和耐心,而朱元璋并不是个有耐心的人。

     蓝玉很快就犯了新的错误,朱元璋考虑到蓝玉的功劳,破例封给他太子太傅的官衔,我们前面已经说过,这是个从一品官职,一般官员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可以说已经是位极人臣了。

     而蓝玉就像吃错了药似的,居然在很多人面前大叫:“以我的功劳难道不能给个太师吗?”(我不堪太师耶?) 这就不是要求进步了,是嫌自己活得太长。

     朱元璋再也不能忍受了,如果他还能忍,他就不是朱元璋了。

     他又一次亮出了屠刀。

     要说明的是,在历史上,蓝玉被杀的原因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据《明通鉴》记载,蓝玉被杀和燕王朱棣有莫大的关系。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的行事方法和手段都很接近朱元璋,所以很多人都说他最像朱元璋,此人后来的故事大家应该也有所了解了,这里先不说他,后面自有专题介绍。

     蓝玉是常遇春的内弟,而常遇春的女儿又是太子朱标的妃子,所以蓝玉和太子的关系很好,在出征纳哈出回来后,这位仁兄找到太子,对他说:“燕王不是一般人,迟早是要造反的,我找过人望他的气,有天子气象,你一定要小心。

    ” 蓝玉算是够朋友,把这些话对太子说了,只是希望太子小心,但他忘记了一句成语“疏不间亲”,你蓝玉最多不过是个外戚,怎么能和亲兄弟比! 太子后来在闲聊时把蓝玉对他说的话告诉了燕王朱棣,于是朱棣便狠狠地告了蓝玉一状。

    朱元璋在朱棣的挑拨下才对蓝玉动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