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涟漪 第2页
嫁衣,二姐姐懒泛,三姐姐不喜她,而无论是祖母阿娘还是几个手帕交及其长辈,都知宝姐姐为人稳重规矩,若是姐姐也去了,她必然也可以出去。
毕竟宜曼正是好奇的年龄,出府要腰牌,可这决定权都在长辈手中,简直无解! “好姐姐!梁姐姐!宝姐姐!知姐姐!去吧!嗯?去采花也好嘛!”宜曼拉着声音,小姑娘刚进入青春期,那嗓音甜腻地可以勾出糖丝,宝知尚且都承受不住,更不逞说是一个倾国倾城、如花似玉的姑娘求着她。
便是铁石心肠的襄王也得掏出心给神女瞧瞧。
喻台也想去,两个孩子左一边右一边地挽着姐姐,接连劝说。
没办法,谁叫她是姐姐呢。
她道:“可问世子,来者可有生人?” 松淇业已十七,守礼地盯着几案,他知宝知的顾虑,思索片刻道:“表妹无需担心,男子便都是自家人,没有外男。
” 宝知没有开口应下,低头细思。
喻台等得不耐了:“姐姐!你莫要这般迂腐嘛!京中哪家姑娘这般避嫌!现在哪有元祖时那般讲究男女大防!” 真是个棒槌! 宝知这会能共情郡主娘娘了,家中有个好似敌营遣来的愣头青! 她无奈扶额,弟弟跟着姨父长大,真真是一个模子里刻出的。
你姐姐我虽不是名誉盛朝的绝世大美人,好歹身体给力,懂事地翻译了符合审美观的基因链,若是出去被别人瞧见生了事端该如何是好?! 南安侯府无法只手遮天,而宝知也最懂风控。
不要自己给自己增加风险,能从源头上先躲开才是最佳解。
众兄弟姊妹也劝,令宝知惊讶的是,元曼竟也开口,虽掩得好,却也叫宝知看见她的急切与孤注一掷。
宝知起疑了,愈发不肯应下。
从根本上来说,元曼不是恶人,但是她身上有非常强的违和感。
没由来的,她竟比常人更了解宝知,知道她遇事会如何应对,可又不知宝知内心所处所想,便是照着自己的猜测来揣度。
且似给宝知安排了一条道,宝知须按着她的要求前行,若是偏差她便生气。
但正是因为份知道,叫宝知警惕,处处换了行事策略,这叫元曼更为着急。
例如元曼本是自小习古琴,这便罢了,当宝知请安时郡主训她也该学学音律,拨了一个女官教宝知古琴,元曼便不高兴了。
她素来冷若冰霜,但宝知对于他人情绪很是敏感,几乎是一瞬便察觉元曼的不愿。
过了一日,侯夫人忽而送她了把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可谓无功不受禄,她怎好收下这稀世珍宝,过问郡主后,郡主娘娘若有所思,丢下一句“你且看便知道”。
果然,不出三日,又是晨起惯例请安,郡主忽而问宝知练琴进度,宝知这会明白了,轻描淡写地回道手型该是成形了,不过分指好些难。
元曼便压下脸来。
宝知心中冷笑:要装就在众人面前从始而终,何必一面标榜自己冰清玉洁,一面时不时流露本性。
怎的,家中姊妹都习古琴,唯独我不可? 这份怪异叫宝知不舒爽。
把她当成眼皮子浅的人可以,但是大剌剌地把她当成傻子就叫她不悦。
宝知面对众人的劝说,脸上带笑,但郡主与她相处甚久,看出她的烦躁。
郡主又觉得有趣,孩子愈是长大愈是有个性了。
果然是压抑久了。
她心中愈是坚定了想法,开口:“去瞧瞧罢!小姑娘家家,这般风华,该是出去采采风。
” 此话既出,亦如圣旨,叫宜曼与喻台更为得意。
宝知讶异地看了郡主一眼,得到她自得的挑眉,歪了歪头便应下了。
宝知自少愿意出门,这便应了,叫松淇等人生出受宠若惊。
一个挂在天边的人竟愿意“与民同乐”,这叫大家兴致更浓,恨不得今日就出去玩,当下就嘱咐下人收拾。
元曼嘴边的笑可没有逃过宝知的眼,她不动声色地打量元曼,只见元曼乌目顾盼,那眉眼,那嘴角都止不住。
她在窃喜庆幸什么呢? 一个几乎一门不出二门不迈,比她还冷的人,到底想从她身上得到什么? 待众人告退后,宝知问道:“可是明日有何不妥?” 瞧瞧,连自己都想顾不到。
郡主心中酸涩,宝知明里暗里为府中做了很多,郡主自是感激和欣慰。
说明宝知的聪慧——没有血缘的人之间没有利益牵绊,关系很难维持。
但她更多心疼宝知。
因她好似永远把自己悬在剑刃尖端,而尖端必然向前,带着这种绝望感,不知疲惫地进取。
有时郡主见她正面色淡淡品茶,却只觉她如一枚火药,等待一个机遇来点燃,就要毁灭自己。
即便她之于宝知亦师亦友,八年来相伴,却有时也看不透。
罢了,孩子都是讨命的。
再过些年岁,她便会安心罢。
郡主敛了心下的忧愁,用欢快地语调逗趣:“五马山可谓是风景如画,这么美的姑娘藏在家中作甚,出去叫人也知你的美,不若日后相见时人人都道梁大姑娘貌若无盐。
” 啊,就为了这? 宝知嘴角抽了抽,还以为明日有什么阴谋诡计,她承了老夫人这份恩,但是出门感觉好麻烦呀。
她有些失望地撇撇嘴,还以为有什么大事,白做心理建设了。
郡主最爱她现在的情态,这才是十三岁的姑娘该有的模样。
“来。
”郡主娘娘招招手,宝知从椅上起身,靠近罗汉床,却守礼地站在几步外。
“站这么远做什么?”宝知默默上前几步,郡主便牵着她的手,叫她坐下,宝知懒得折腾了,也不顾礼仪要求坐床沿了,直接坐了一个整。
郡主的手心柔软细腻,一下一下盘着宝知的手:“不要抑着自己,嗯?去好好玩玩罢!” 宝知被摸得很舒服,郡主便趁机轻按着她的头,叫她往下躺在自己的膝上。
宝知对亲近人向来纵着,乖巧顺从地任郡主摆弄。
郡主摩挲着女孩的脸颊,只觉肤如凝脂、粉光似腻,衬得她左下眼睑那颗红痣如雪山红梅。
“现下可跟我出阁那会不同,”郡主娘娘身上特有的苦香温柔地包围着宝知,为她点起的薰笼伴着那热萦萦带来出自一源的气息:“不说二嫁,便是三嫁也比比皆是。
” “不要给自己设这么多规矩,也不要一直躲在府里。
若是嫁人了自是要出门宴客,现下不学学彼时便慌了手脚。
” 宝知心里嘟囔:那因为被人看去被讨去做小老婆的人也是数不胜数呀,嘴上应着“省的省的”。
郡主知道这丫头心眼子多,第二日比以往更早起了,候着宝知。
而夏玉昨晚便清点了宝知的百宝袋——宝知无论去哪都要随身带着,即便被训了几次也非要带着的小挎包。
于是乎,万事俱备,又要轻装上阵,便由宝知领着宜曼,各自带着一个小丫鬟,叫管家套了一辆马车,由着世子松淇、三房庶出的三表哥松涣与四表哥松添散着守在马车两旁。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前往五马山。
宜曼很是兴奋,一路上几次想拉开帘子瞧一瞧,宝知纵她,也不多说,故而宜曼更欢喜。
宝知其实也很兴奋,她还是第一次这样跟差不多一辈的人出行游玩。
这是自由的味道。
但是她的腰不能久坐,久坐了就不舒服。
瞧,自由也是有代价的。
宝知被人搀下马车时心中苦笑。
不过很快她就真的苦笑了。
汇合的时候,来了生人。
唉,世子怎么说话一套,做事一套,这个家里最庄重规矩的人竟然也会撒谎。
宝知这会也不能折返回马车取帷帽,小花也没有带扇子,只得低着头。
世子下了马,正与友人说话,他实则心中愧疚——他一道邀家中姊妹出门原是有所算计,但不想友人也被牵扯进来。
且他虽知当下对女子的要求并不如从前严格,但是梁妹妹还是过于谨慎。
这会他作为大哥哥还是要跟她说明一下,于是乎跟头戴小冠,内着茶白圆领袍外披雀梅长衫的友人说明,友人一贯的体贴,诚挚再次向他表示歉意。
世子摇摇手,衍兄向来稳重,为人有礼随和,该是梁妹妹不会厌恶的人。
可巧,梁妹
毕竟宜曼正是好奇的年龄,出府要腰牌,可这决定权都在长辈手中,简直无解! “好姐姐!梁姐姐!宝姐姐!知姐姐!去吧!嗯?去采花也好嘛!”宜曼拉着声音,小姑娘刚进入青春期,那嗓音甜腻地可以勾出糖丝,宝知尚且都承受不住,更不逞说是一个倾国倾城、如花似玉的姑娘求着她。
便是铁石心肠的襄王也得掏出心给神女瞧瞧。
喻台也想去,两个孩子左一边右一边地挽着姐姐,接连劝说。
没办法,谁叫她是姐姐呢。
她道:“可问世子,来者可有生人?” 松淇业已十七,守礼地盯着几案,他知宝知的顾虑,思索片刻道:“表妹无需担心,男子便都是自家人,没有外男。
” 宝知没有开口应下,低头细思。
喻台等得不耐了:“姐姐!你莫要这般迂腐嘛!京中哪家姑娘这般避嫌!现在哪有元祖时那般讲究男女大防!” 真是个棒槌! 宝知这会能共情郡主娘娘了,家中有个好似敌营遣来的愣头青! 她无奈扶额,弟弟跟着姨父长大,真真是一个模子里刻出的。
你姐姐我虽不是名誉盛朝的绝世大美人,好歹身体给力,懂事地翻译了符合审美观的基因链,若是出去被别人瞧见生了事端该如何是好?! 南安侯府无法只手遮天,而宝知也最懂风控。
不要自己给自己增加风险,能从源头上先躲开才是最佳解。
众兄弟姊妹也劝,令宝知惊讶的是,元曼竟也开口,虽掩得好,却也叫宝知看见她的急切与孤注一掷。
宝知起疑了,愈发不肯应下。
从根本上来说,元曼不是恶人,但是她身上有非常强的违和感。
没由来的,她竟比常人更了解宝知,知道她遇事会如何应对,可又不知宝知内心所处所想,便是照着自己的猜测来揣度。
且似给宝知安排了一条道,宝知须按着她的要求前行,若是偏差她便生气。
但正是因为份知道,叫宝知警惕,处处换了行事策略,这叫元曼更为着急。
例如元曼本是自小习古琴,这便罢了,当宝知请安时郡主训她也该学学音律,拨了一个女官教宝知古琴,元曼便不高兴了。
她素来冷若冰霜,但宝知对于他人情绪很是敏感,几乎是一瞬便察觉元曼的不愿。
过了一日,侯夫人忽而送她了把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可谓无功不受禄,她怎好收下这稀世珍宝,过问郡主后,郡主娘娘若有所思,丢下一句“你且看便知道”。
果然,不出三日,又是晨起惯例请安,郡主忽而问宝知练琴进度,宝知这会明白了,轻描淡写地回道手型该是成形了,不过分指好些难。
元曼便压下脸来。
宝知心中冷笑:要装就在众人面前从始而终,何必一面标榜自己冰清玉洁,一面时不时流露本性。
怎的,家中姊妹都习古琴,唯独我不可? 这份怪异叫宝知不舒爽。
把她当成眼皮子浅的人可以,但是大剌剌地把她当成傻子就叫她不悦。
宝知面对众人的劝说,脸上带笑,但郡主与她相处甚久,看出她的烦躁。
郡主又觉得有趣,孩子愈是长大愈是有个性了。
果然是压抑久了。
她心中愈是坚定了想法,开口:“去瞧瞧罢!小姑娘家家,这般风华,该是出去采采风。
” 此话既出,亦如圣旨,叫宜曼与喻台更为得意。
宝知讶异地看了郡主一眼,得到她自得的挑眉,歪了歪头便应下了。
宝知自少愿意出门,这便应了,叫松淇等人生出受宠若惊。
一个挂在天边的人竟愿意“与民同乐”,这叫大家兴致更浓,恨不得今日就出去玩,当下就嘱咐下人收拾。
元曼嘴边的笑可没有逃过宝知的眼,她不动声色地打量元曼,只见元曼乌目顾盼,那眉眼,那嘴角都止不住。
她在窃喜庆幸什么呢? 一个几乎一门不出二门不迈,比她还冷的人,到底想从她身上得到什么? 待众人告退后,宝知问道:“可是明日有何不妥?” 瞧瞧,连自己都想顾不到。
郡主心中酸涩,宝知明里暗里为府中做了很多,郡主自是感激和欣慰。
说明宝知的聪慧——没有血缘的人之间没有利益牵绊,关系很难维持。
但她更多心疼宝知。
因她好似永远把自己悬在剑刃尖端,而尖端必然向前,带着这种绝望感,不知疲惫地进取。
有时郡主见她正面色淡淡品茶,却只觉她如一枚火药,等待一个机遇来点燃,就要毁灭自己。
即便她之于宝知亦师亦友,八年来相伴,却有时也看不透。
罢了,孩子都是讨命的。
再过些年岁,她便会安心罢。
郡主敛了心下的忧愁,用欢快地语调逗趣:“五马山可谓是风景如画,这么美的姑娘藏在家中作甚,出去叫人也知你的美,不若日后相见时人人都道梁大姑娘貌若无盐。
” 啊,就为了这? 宝知嘴角抽了抽,还以为明日有什么阴谋诡计,她承了老夫人这份恩,但是出门感觉好麻烦呀。
她有些失望地撇撇嘴,还以为有什么大事,白做心理建设了。
郡主最爱她现在的情态,这才是十三岁的姑娘该有的模样。
“来。
”郡主娘娘招招手,宝知从椅上起身,靠近罗汉床,却守礼地站在几步外。
“站这么远做什么?”宝知默默上前几步,郡主便牵着她的手,叫她坐下,宝知懒得折腾了,也不顾礼仪要求坐床沿了,直接坐了一个整。
郡主的手心柔软细腻,一下一下盘着宝知的手:“不要抑着自己,嗯?去好好玩玩罢!” 宝知被摸得很舒服,郡主便趁机轻按着她的头,叫她往下躺在自己的膝上。
宝知对亲近人向来纵着,乖巧顺从地任郡主摆弄。
郡主摩挲着女孩的脸颊,只觉肤如凝脂、粉光似腻,衬得她左下眼睑那颗红痣如雪山红梅。
“现下可跟我出阁那会不同,”郡主娘娘身上特有的苦香温柔地包围着宝知,为她点起的薰笼伴着那热萦萦带来出自一源的气息:“不说二嫁,便是三嫁也比比皆是。
” “不要给自己设这么多规矩,也不要一直躲在府里。
若是嫁人了自是要出门宴客,现下不学学彼时便慌了手脚。
” 宝知心里嘟囔:那因为被人看去被讨去做小老婆的人也是数不胜数呀,嘴上应着“省的省的”。
郡主知道这丫头心眼子多,第二日比以往更早起了,候着宝知。
而夏玉昨晚便清点了宝知的百宝袋——宝知无论去哪都要随身带着,即便被训了几次也非要带着的小挎包。
于是乎,万事俱备,又要轻装上阵,便由宝知领着宜曼,各自带着一个小丫鬟,叫管家套了一辆马车,由着世子松淇、三房庶出的三表哥松涣与四表哥松添散着守在马车两旁。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前往五马山。
宜曼很是兴奋,一路上几次想拉开帘子瞧一瞧,宝知纵她,也不多说,故而宜曼更欢喜。
宝知其实也很兴奋,她还是第一次这样跟差不多一辈的人出行游玩。
这是自由的味道。
但是她的腰不能久坐,久坐了就不舒服。
瞧,自由也是有代价的。
宝知被人搀下马车时心中苦笑。
不过很快她就真的苦笑了。
汇合的时候,来了生人。
唉,世子怎么说话一套,做事一套,这个家里最庄重规矩的人竟然也会撒谎。
宝知这会也不能折返回马车取帷帽,小花也没有带扇子,只得低着头。
世子下了马,正与友人说话,他实则心中愧疚——他一道邀家中姊妹出门原是有所算计,但不想友人也被牵扯进来。
且他虽知当下对女子的要求并不如从前严格,但是梁妹妹还是过于谨慎。
这会他作为大哥哥还是要跟她说明一下,于是乎跟头戴小冠,内着茶白圆领袍外披雀梅长衫的友人说明,友人一贯的体贴,诚挚再次向他表示歉意。
世子摇摇手,衍兄向来稳重,为人有礼随和,该是梁妹妹不会厌恶的人。
可巧,梁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