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 > 我比剧透先登基千里江风18 > 第105章 南下破敌,以迎王师!

第105章 南下破敌,以迎王师! 第2页

目录
    一把将那未修缮好的角弓揣在了背后,从一旁的箱中取出了另一把弓,挎在了手中,迈步就向帐外走去。

     她又忽然脚下一停,转头向另外两人问:“你们还不走?愣着做什么,尤其是你!” 先前她是怎麽被人吼的,现在也怎麽怒斥了回来:“你要重归故土投奔明君,我要得一份投名状,在明君手下谋生,再不走,岂不是要让别人抢先了?” “哦……对对对,走!”同伴蹭的一下,扯下了两个悬挂着的箭囊,跟了上来。

     …… 这营帐之中的对话虽然罕见,但当燕国士卒,或者说已该叫应国士卒的众人将消息乘风送出时,在从黑夜到白天,白天又到黑夜的短短数日间,北方地界上已掀起了一场抉择的狂潮。

     有人依然秉持着族群的偏见,绝不愿意向汉人皇帝投降,反而觉得,燕军此举正是没了风骨没了胆魄的表现,若是此时聚众来袭,会否能够起到奇效。

     可当这一支支队伍聚集在一起时,有人在联系中答应得痛快,正到了碰面出兵的时候,却直接混战成了一团。

     只因有更多的人,早在一次又一次天幕的变化中,在一个个从南北交战的战况中,更愿意相信,永安才是缔造盛世的明君。

     那麽,为何还要从贼呢? 满身是血的男人狠狠地啐出了一口嘴里的鲜血,一刀砍下了“敌军”的头颅,向着后方同行的夥伴招手,放出了胜利的信号。

     直到此地的交战平息,他的妻子拎着另一位重要人物的脑袋坐在了他的身边,他才短暂地出了一口气。

     但这张容长脸上,仍绷着一层阴云。

     他压低了声音,用只有自己和妻子能听到的声音道:“我现在还是不敢确定,我们是不是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我们和汉人不是同样的习性,若要强行融入未必会适应的!” “你觉得一位统一天下的君主会考虑不到这个吗?”妻子反问道。

    “你别忘了,我们选择响应应军的号召,还因为什么?” 因为他们觉得,一个被天幕盖棺定论为“乱臣”“有称帝野心的蠢蛋”的人,都能得到这样一份重任,来到敌军的后方,永安陛下的肚量已无需多言。

     他们还觉得,燕军可以舍弃自己的国号,在此时打出了归顺永安的名头,正式以应军自居,那麽在前方魏军拦截的阵仗之后,也一定会有应军支持的队伍! 相比于雪中送炭,他们此时的抉择更接近于锦上添花。

     而对于祖辈之中有汉人血脉的人来说,楚侯桓玄代表永安发出的这道诏令,则仿佛是一道揭开他们归途的咒语。

     来,为何不来? 当魏王因洛阳之败被迫暂时放弃了称帝宏愿的时候,永安早已将自己的位置定在了“天下共主”上。

     当魏王不得不去与姚兴联手,谋划如何反击的时候,永安早已不疾不徐地稳固了后方,选拔了贤才,又派遣出了一支扎根在魏军后方的队伍。

     胜负未分,高下已判。

     他们又为何还要有那些不必要的坚持。

     连魏都平城之中的士卒,都有人羡慕于永安疆土内的百姓待遇,更何况是这些身处乱战之地的百姓。

     慕容氏只知征战,从不治理,就连算得上英明领袖的慕容垂,内政都是个位数的得分。

     拓跋氏攻城暴戾,根基不稳就已遭到惨败,还上来就与北方士族联手。

     在此鲜明对比之下,不选永安,又能选谁呢? 就如此刻,这坐在交战血泊之中的一众鲜卑人,忽然像是被灌入了某种精力,重新振奋了精神,翻身跳上了马背,拎着那些代表战功的头颅,向着应军募兵的方向奔驰而去。

     …… 慕容熙已经不知道应该如何来形容自己的震撼了。

     他此前从来没想过,打出大应的旗号,能有这样的奇效。

     被作为投奔理由之一的楚侯不比慕容熙平静到哪里去,但总算天幕的数次打击,让他养出了比先前更厚的脸皮,在外人面前能做到临危不乱,喜怒不形于色。

     他站在高处的望楼上,看着那些陆续涌来的新一批“应军”,眼中翻涌的情绪只变成了一句平静的话:“这就是滚雪球的力量。

    ” 若是陛下因天幕的提前剧透,没能从晋朝的围城中跳出来,夭折在了还未起步的时候,所谓的天命就单薄得如同一张随时能戳破的纸。

     若是陛下未能如此果断地驰援洛阳,将天下百姓都视为她的子民,那她和其他竞争上位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