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 > 我听风过耳什么意思 > 9

9 第3页

目录
    在洛杉矶的工作室,因为都是华人,他们有过一面之缘,和同事们一起在公司楼下的餐厅吃了顿晚饭。

     因为林静松属于中度的脸盲,他已经不太记得这个人长什么样子。

    只留下他的英式发音,以及可以很快和别人熟络起来的交流能力。

     而林静松坐在角落,点了一份他已经吃了几十次的海鲜烩饭。

    吃完之后,又独自一个人默默上楼回办公室了。

     林静松不太喜欢人多的地方,但能直接听取用户的使用感受是一件效率比较高的事情。

     他不必再通过调研、运营和策划层层转述整合的更新方案来倒推用户发生了什么,有时候流程太多,反而丢失了问题的本质。

     他获知了展会的信息,表示自己会去。

    同事很高兴,表示如果林静松在展览遇到了那个负责人,可以帮他们带一声问候。

     退出会议连线之后,林静松拿起他从箱子里拿出来的一幅画。

     那是一幅油画,画幅并不大,两只手可以捧起。

    装在防尘袋之中,袋里还放了一些干燥剂。

     林静松把它从袋子里拿出来,它最初拿到林静松手里时,只有单单一个画板。

    后来林静松用玻璃和木质画框把它装裱起来。

     上面画着一个男人,一个转头过来的侧脸。

    面部近看用了很多颜色,但拿远一点看,又近似正常的肤色了,这一直是林静松的艺术水平所无法理解的,他觉得着很神奇。

     客观来说,画上的男人并不显得好看,因为作者的手法并不写实,有很强的风格的处理。

    他的神情忧郁,背景颜色是一片深深的墨绿色,但仍然加了许多别的绿色,显得很有层次,像一片层层叠叠的、幽深的森林。

     在这幅画完成的第一秒,林静松就很喜欢。

    因为上面的人并不像林静松真实的自己。

    林静松有些厌恶自己的样貌,他不喜欢照镜子,也不喜欢照相。

     林静松觉得,如果他真的长成这幅画的样子就好了。

    当郑千玉解释背景的那片绿色时,他说林静松给他的印象就是一片森林。

     “是夜里的森林。

    ”郑千玉补充道。

     尽管林静松未能理解为什么自己是夜里的森林,但这个意象让他感觉很好。

     就像郑千玉教他区分颜料的色彩,他总用一些很美的意象来做比喻,比如一条闪光的、冰凉的河流,一颗正在坠向大地的流星,以及一种强烈的夏日余晖。

     对林静松这种在艺术的门外远远徘徊的人,郑千玉从不觉得他无法涉足其中。

    像一个魔法师一般,他用一些林静松也能够理解、喜爱的风景去慢慢充盈林静松贫瘠的艺术想象。

     于是林静松也因此开始理解为什么在郑千玉眼里,看上去像是同一种色彩,却拥有千差万别。

    
目录
返回顶部